央广网重庆5月2日消息 每一天走进校园时,大门秩序井然,地面干净,花朵娇艳,落叶乖乖地躺作一团;中午,食堂总会飘来饭香,冲到打饭台前,阿姨已经戴好口罩做好打饭准备;桌椅坏了有人维修,电灯坏了不用担心,“已经上报了”听来特别安心;回到宿舍有人提醒明天天气,有人关注学生放学回来的情绪……

这些看似寻常的日子,其实是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劳动创造出来的奇迹。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西南大学附中用照片与文字记录下那些校园里“不留心,看不见”的身影,记录他们的默默守护,记录他们为附中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他们是谁?

李畅:她很少在师生面前出现,但学校确定可靠的作息时间、准时放映的《新闻周刊》和《世界周刊》、考试时专业的报时系统又无一不在诉说着她的存在。她兢兢业业的每一天的工作,成为学校运转中最牢靠的一个刻度。铃声响起,铃声结束,广播响起,广播结束,都是西南大学附中学子共同的回忆。

到西南大学附中工作二十五年的学校广播室老师:李畅(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韩跃忠:从清晨到夜晚,从阳春到寒冬,从西南大学附中老师们口中的“小韩”变成“老韩”,他往返奔波从未停歇,19载光阴见证了安全行驶数十万公里。韩师傅笑着说,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车辆,以确保师生安全。这是军人出身的他严谨细致的体现,更是对学校师生庄严的承诺。

到西南大学附中工作十九年的校车司机:韩跃忠(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刘宜禄:刘师傅与其他电工师傅一起保障西南大学附中水电的正常运转。水、电都是保障教学的重要事务,所以,师傅们都是随时待命,故障报修发出后必须迅速解决,通常当天报当天就要完成。老师们对水电相关事务不太了解,有时也会发生“乌龙事件”,不过,只要老师们需要,他们必定迅速支援。

他说:“学生老师在学校里跟我打招呼时,我很开心。有个学生毕业后回学校来打球,还记得我,跟我问好,我觉得很幸福。”

到西南大学附中工作十一年的水电工:刘宜禄(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张忠荣:张师傅是前一位木工,退休后,经他人推荐来到西南大学附中的。他的工作非常琐碎,换锁,换板凳桌椅,校园各处的修修补补;他的工作也不可或缺,每一天,物件都在磨损,他有魔力让它们重获新生。所以,他几乎总是处在上班状态,突发情况产生,迅速赶赴现场。

他说:“在学校里,安全是第一责任;杂务要及时处理,不可耽搁。”

到西南大学附中工作五年的木工师傅:张忠荣(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陈广淑:陈阿姨每天都在校园里穿梭,哪里的叶子落得太多了,哪里的垃圾快满溢了,她都知道。有了包括她在内的保洁阿姨们,西南大学附中才总能有月白风清之美。她把做好本职工作当作自己的初心,她喜欢附中美好的校园环境,感觉工作起来十分舒心。她说:“很多学生、老师走在校园里会跟我打招呼,有的学生扔过了垃圾还会跟我说谢谢,这些都很温暖。”

到西南大学附中工作三年的校园保洁:陈广淑(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王小清:在厨房工作二十年,王师傅炒出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食堂菜。二十年如一日,他与西南大学附中师生相伴相依。周五时,学生卡里钱总是不够,他还是给他们打菜,让学生不要担心吃不饱。

他说:“食堂最重要是安全,我们要让师生吃得放心、吃得愉快才好。”

到西南大学附中工作二十年的食堂大厨:王小清(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李亚西:他曾是餐厅主厨,机缘之下来到附中,成为学校餐厅的西餐厨师。他从不墨守成规,总是根据大家的反馈和时令风物更换菜单。最近推出的“德式大肘子”分量足味道好,让大家吃得喜笑颜开。他说:“任何菜品要先满足大家的营养要求,我会继续丰富美味营养的菜品……而且,薯条可以单点哦。”

到西南大学附中工作三年的西餐厨师:李亚西(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赵艳粒和吴建华:他们说,门岗是一份容易被人误解的工作。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希望进校的人可能会把自己焦虑不安的情绪发泄到门岗人员身上。此时,为了避免冲突,门岗只能尽量去理解对方,去说明相关规定。他们职责重大,既要将可能的危险拦在校门外,又要对外展示附中文明有礼的形象。他们必须文“武”双全,刚柔并济。他们说:“保障师生安全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责无旁贷。而且,学生还是多可爱的呀。”

西南大学附中校园保安:赵艳粒(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西南大学附中保安:吴建华(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蒋昌花:她总在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提醒孩子们注意不良的习惯。她以朴实的话语引导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培养自主生活学习的能力。她关注学生的情绪,希望他们能够积极乐观。她相信,做对学生来说正确的事,也许偶有误会,但最终会得到理解。

她说:“我半夜送过生病的学生去医院,学生病愈后送给我一张写满了感谢的卡片,真正让我感动。”

到西南大学附中工作七年的生活老师:蒋昌花(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张为海:他总在宿舍目送学生上学,又等着他们回来。他分辨着他们脸上的情绪,想要宽解他们的焦虑。他最喜欢学生出门时跟他说的“老师好”,这会点亮他的一天。

他说,“学生工作,安全至上,我们会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

西南大学附中生活老师:张为海(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张议:小到老师的电脑死机,大到全校教职工大会的设备使用,他穿梭各处,专业妥帖地处理相关事务。他话不多,总是埋头做事,但学校的老师都知道,找他,肯定没问题。

西南大学附中信息化系统管理员:张议(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桑晓薇:她是西南大学附中校园文化传播的使者,从一张张精致的海报和PPT设计,到一次次大型活动结束后精心的微信推送,再到一份份精美的校园文创产品出炉。她将西南大学附中校园文化“内化于心”,再“外化于形”,她用自己审美的“高标准”打开了西南大学附中校园文化的“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火爆全网的西南大学附中最美录取通知书,就是她的代表作。

西南大学附中宣传干事:桑晓薇(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易天:西南大学附中校园里的各个会议与活动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用相机定格学生们的青春和朝气,用视频记录老师们的妙语连珠。晨昏朝夕,他都在为拍出、剪出更好的视频而努力。每当有人和他说,你们最近熬夜剪视频很辛苦哟!他会笑着回答:为老师同学们服务。

西南大学附中摄录编工作人员:易天(央广网发 西南大学附中供图)

西南大学附中校园里所有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们,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微光如萤火,如橘灯,如廊檐下等人的小灯。重复的日常里,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但萤火让黑夜浪漫,橘灯让冬日温暖,小灯让流浪的心感到安定。岁月流转里,微光从不停歇。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让我们看见微光,触碰微光,成为微光,让微光连成一片,为每一个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加冕。(西南大学附中党政服务中心供稿)

编辑:付恋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