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1月26日消息 近日,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下简称“重庆五十七中”)教师卢海娟积极拓展课堂教学,通过欣赏,交流和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庆五十七中学生正在篆刻印章(央广网发 重庆五十七中供图)

  重庆五十七中学生篆刻的印章(部分)(央广网发 重庆五十七供图)

  印石、刻刀、印床、印刷……课堂上,卢海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新增了肖形印的内容,带领学生们操刀制印,查找篆字,设计印稿,渡稿上石,操刀篆刻,粘泥钤印。卢海娟表示,“虽然学生们的作品还稍显稚嫩,但他们脸上都闪耀着成功的喜悦,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收获。”

  卢海娟指导学生用笔(央广网发 重庆五十七中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学生们的篆刻更有“用武之地”,卢海娟又用了一堂《写意国画画水乡》课,让学生们领略到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国画魅力。“水乡建筑的特点有黑白灰色调,地势高低错落,狭窄的窗,高高的马头墙等。”卢海娟介绍,“我用了两个小游戏让学生们解决国画如何用笔用墨的问题。”

  重庆五十七中学生国画作品(央广网发 重庆五十七供图)

  课堂上,学生们用同一支笔画出粗细变化明显的线条,了解了中锋用笔和侧缝用笔的区别。随后,卢海娟邀请5-6名学生到黑板上“盖房子” “搭桥梁” “走行人”,带领学生了解国画的构图和用墨。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动笔调墨,画出心中的水乡,并盖上自己篆刻的印章。

  “国画好美,我都不敢相信是我画出来的。”

  “我第一次接触篆刻和国画,我一下子就爱上了他们。”

  “我们学校的课程越来越丰富了,我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

  五十七中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幅幅学生们的作品,体现出五十七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骨,以传统文化为翼的创新思考。”

  “双减”背景下,五十七中美育课堂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领略到艺术之美,让传统艺术在学生心里绽放新的艺术之花。(文/罗伟强 张天杰)

编辑:付恋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