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记者调查】机场“净空区”难净无人机真的“无人管”?

2017-04-25 01:3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4月21日下午的3个小时里,成都双流机场接连发生疑似无人机扰航事件,导致58个航班备降西安、重庆、贵阳和绵阳机场,4架飞机返航,超1万旅客出行受阻被滞留机场。据数据显示,仅4天的无人机事故,已造成至少100个航班被迫备降或返航,航空公司的损失超过百万元。记者各地调查发现:无人机监管漏洞多:采购很随意、黑飞成常态。

  “黑飞”是指飞行器进行未经登记的飞行,这种飞行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中国,任何未取得民航总局许可的飞行都是不允许的。近年来,无人机持续火爆,销量激增的背后,是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与此同时,其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在迅速发酵,“黑飞”“乱飞”现象屡禁不绝。据民航部门提供的数据,2015年,全国共发生无人机扰航事件4起,2016年猛增至23起。2017年以来,此类事件更加频发,仅西南地区就已发生十多起。

  无人机驾照鲜有人考

  据专业人士介绍,如果飞机的时速在900公里/小时,与10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约125吨的冲击力,比一颗炮弹的威力还大。因此如果无人机与飞机相撞或被吸入飞机发动机,很可能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因此黑飞、乱飞的无人机对民航运输危害极大。2014年,中国民航局出台规定,驾驶飞机重量超过7公斤或在视力所及范围之外飞行的无人机需要考驾照,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负责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无人机有很多种,按照不同的使用领域可以分为军用、民用两大类。其中,民用又分专业级和消费级,前者集中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包括警用、气象、消防等。后者则更多的用于航拍、游戏等休闲用途。操纵一架重量比较轻、飞机高度不超过视力所及范围的无人机,甚至都不需要考驾照。用资深无人机玩家王新宇的话说,这个管理方式其实有很大漏洞。

  无人机发烧友丁先生是在两年多以前接触的无人机,但他却没有去考取“无人机驾照”。对于“飞行高度低于120米、飞行距离不超500米”的标准,丁先生表示,在大多情况下,操作无人机都不会超过这个标准。

  丁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黑飞”的现象突出,是因为以前关于无人机的管理办法,存在着许多漏洞和空白,还有就是考“无人机驾照”又费钱又费时,丁先生去年咨询到的考试价格是8000左右,这个考试步骤繁琐:有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要先培训再笔试,笔试合格之后才是实践操作。丁先生认为漏洞在于:“购买这个东西没有什么限制,不是说你不具备这个证它就不卖你,只要你拿钱就能买到,限制起来也特别特别难。”

  目前,吉林省通化市可能有无人机200台以上,而持有“无人机驾照”的人仅10多人,许多无人机爱好者都有“黑飞”的现象。那么无人机到底归谁监管?出了安全事故该谁负责?通化市公安局户政支队队长张志刚说:“我们这块没有硬性措施,比如说你可以没收取缔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能说,你存在什么安全隐患我们形成书面报告,建议你规范管理,在应用使用过程中要只要安全,不要伤害到公共其它人员,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等等。”

  张志刚表示,因为还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工作存在交叉,只有在无人机出现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后,公安机关才会介入。

  资深无人机玩家王新宇向记者分析到:靠无人机的驾驶证没问题,但是拿到证之后由谁来执法?这是个问题。我们的交管部门负责制定交通法规,负责颁发驾照,执法者也是交警。现在无人机的驾驶证是协会或者体委来颁发,执法的是各个地方的警察,这中间的衔接是个问题。

  北京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起淮表示,管理无人机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违规的“黑飞”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很难彻底消除:“现在关于的管理法规对无人机的种类、重量、飞行高度、飞行时间、飞行区域等等都没有明确规定,最重要的是,规定要求飞行必须首先申请。但是,到底向谁申请,谁来监管,都不清楚,因此无人机的‘黑飞’还会不断地出现。”

  管理执行难

  今年以来,包括山东青岛在内的全国多个机场出现过无人机闯入净空保护区,威胁航班飞行安全的事件,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无人机的监管,要从准入、持证、问责等多方面来进行。

  今年2月17号、2月26号,青岛机场发生了三起无人机影响机场运行的事件。2016年2月青岛颁布实施《青岛市民用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划定了青岛净空保护区,接近90%的市区空域位于净空保护区内。青岛机场航务管理室副经理姜岸柳介绍道:“青岛机场净空保护区的范围是在跑道两端各延伸20公里,跑道中间线两侧各延伸10公里,在此范围内禁止施放无人机、气球、风筝、孔明灯等升空物体。”《管理办法》还规定,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内违规施放升空物体,处以2万到10万元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承担刑事责任。虽然有明确的规定和处罚措施,但是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青岛市民张先生是一名无人机爱好者,2013年就开始接触无人机,后来圈内玩无人机的越来越多,他发现无人机的准入门槛特别低,规范无人机监管,他建议首先实行实名制购机,因为无人机不但对航空安全造成影响,对使用者本身也有安全隐患:“这个东西门槛很低,很多新玩家都进来一块玩这个,但是危险系数特别高,低端的飞行器它是塑料桨片,离得近的话也容易被打伤,高端的飞行器都是碳纤维的桨片,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

  实名制购机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持证驾驶”,即无证无法购买无人机。中国民航局2014年出台规定,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负责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对于重量超过7公斤或在视距范围500米外飞行,需要考取无人机驾驶证。

  购机实名制、持证驾驶,这样对于无人机的监管就会便利许多。另一方面,不少人表示,除了对人的规范,对无人机生产、销售的管控也要加强,比如无人机出厂时要统一强制加装GPS监管设备,一旦闯入净空保护区要发出预警。

  提高无人机准入门槛,强化无人机生产销售监管,甚至给无人机“上牌”,让无人机从生产到使用都在阳光下进行,一旦出现问题也更利于直接找到责任人。

  处罚依据不清

  记者走访发现,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范围内,一旦出现无人机违规飞行的情况,在具体执法处罚时,还是存在执法机构不明确、处罚依据不清的法规空缺。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机场禁空科科长苏毅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国家很早以前有制定关于机场升空物的管理条例,但是里面的规定比较泛,实际过程中不好操作:“它总的表述都是升空物,然后违反什么规定造成影响的,处两万到十万的罚款,那你造成影响就比较主观,什么样才是造成影响?一定要出了事情才叫影响吗?所以说这个就不好认定。为了保证航空安全,我们首先制止,我们也是没有一个处罚的依据,包括前两天出去外面找人的时候,就算找到了,也没有对他一个处罚的依据。”

  苏科长指出,无人机属于新兴事物,贩卖、放飞等每个行为的管理单位都不一样,如果要加强对无人机的管理需要各部门的联合执法。

  除了细化健全法律法规、推行实名制管理之外,技术手段的防范系统也是各个机场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

  苏毅告诉记者,目前,泉州鲤城公安分局购买了一台针对无人机的劫持设备:“比如说半径两公里范围内它发现无人机了,它只要对着无人机发射信号,那个无人机就被它控制了,它的信号就被它干扰,被它控制了,它可以让无人机自己降下来,或者控制它往哪边飞。”

  除了购置管制无人机的设备,泉州晋江机场正在逐步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泉州市政府将来还可能会成立一个针对无人机管控的主管部门。苏科长说:“现在我们逐步要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我了解到泉州市政府可能近期也会召开一个会,针对这个无人机管控,设立一个主管部门,以后要怎么处置这样一个处置流程。”

  律师建议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军工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栗生锐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建议,希望尽快出台措施规范“民用无人机”市场和飞行行为。栗生锐称,最为严重和最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机场等空域附近的无人机飞行,严重威胁航空安全。

  目前空域管理面临的困惑主要有两点。其一,管理规章尚不明确,导致用户缺乏明确的操作指导;其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无法从容应对新情况。呼吁管理部门能早日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空域政策,让用户清楚哪里能飞,哪里不能飞,从而让无人机飞行有法可依。

  安徽泉河律师事务所郭勇律师告诉记者,如果任由无人机“黑飞”泛滥,影响的不仅仅是民航安全和公共秩序,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干扰,因此,我国就无人机进行专项立法已迫在眉睫,郭律师建议:“对无人机实行分级管理。管理办法应该由身份认证、行为规范及违规处罚三方面构成。在身份管理上,无人机应采取实名制,一机一人确定操作主体,便于事后发生后谁来操作,促进用户自律。对于通用品牌无人机,用户需通过操作软件注册登记,由生产厂商向管理部门开放用户数据;对于使用组装、自产无人机的,需向当地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后才可以飞行。除了实名制之外,目前比较通行的方法就是在无人机程序中设置禁飞区域识别。在无人机市场准入环节中加入强制标准,让无人机在禁飞区域无法放飞。”

  

  

编辑: 范斯腾
关键词: 机场;无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