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夜新闻 > 正文

“超级中学”频出状元 是否会破坏教育生态平衡?

2013-06-30 00:13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六月底,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发布,又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了,每年的此时,关于高考状元的话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热议,媒体上是少不了的,当然,我们反对炒作高考状元,因为这对推进教育改革没有什么好处。不过,由这四个字引申开去的一些问题,却似乎不能不谈,比如:这几年人们开始关注的:超级中学。所谓“超级中学”,顾名思义,中学中的航空母舰,他们数量不多,却几乎垄断该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教师,加上拥有较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高考成绩总是出类拔萃,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批评者说:超级中学频出状元破坏了教育生态平衡,他们的存在和做大做强损害了教育公平,也实际上助长了比拼升学率的现象,对教育改革这是负面导向。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资源或许是必要条件,但是考得好不只靠条件好,何况优秀的生源和教师向大家最认可的学校集中,这或许正是公平选择的结果。

    先请出我们的两位观察员,我不知道朱煦老师更倾向于哪种说法呢?

    朱煦:我还是觉得这样的一种过渡集中,它更体现的是一种资源集中,这种资源集中体现在哪里呢?就是钱的集中和生源的集中。而生源的集中为什么可以达到呢?是因为有钱所以选生源。

    主持人:所以您还是坚定批评的意见。杨超呢?

    杨超:我同意朱煦老师的说法,但是其实我想给大家打个比方,就是说一个家里可能有兄弟姐妹好几个人,如果家长一味地帮这个老大的话,那么如果老二老三老四日子都过得不怎么好的话,我觉得相信这一家都不可能幸福。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虽然手指头可能有五个不一般的粗细,但是如果你只挑那个最好的去帮,反而对其他的弱者来说更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

    杨超:对,我觉得我们可能不是说不需要好学校、不需要这些顶尖的学校,而是说我们不需要在家长的帮偏价之下因为资源过渡集中而产生的一些好孩子。

    主持人:好,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小的调查,您怎么看超级中学现象?您觉得这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问题吗?既然说超级中学,我们就去走访几家。第一站,湖北武汉:

    记者: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边,大梧桐树的掩映下,武汉外国语学校的招牌引人注目——这是武汉人公认的一所“牛校”。武汉外国语学校于1964创建,是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1982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成为省级示范学校。现有33个班,学生1756人。在许多人看来,进入了外校,就等于提前将一只脚迈进了大学。外校高三毕业生小段:   

    小段:我们有保送制度,每年每个班基本上都是分三份,三分之一保送,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高考。   

    记者:小段是参加高考的那“三分之一”,参加艺考的她对于上理想中的上海音乐学院信心满满。武汉外国语学校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该校今年共304人参加高考,其中理科600分以上49人,占考生的40%,一本率90%;文科600分以上有4人,一本率为95.36%。全校文理综合一本率为93%,创下历史新高,笑傲武汉高中。另一位高三学生小罗则是出国的那“三分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别的初中考入外校的,对于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的差异感觉明显:   

    小罗:外校的老师思路广一些,而且比较提倡素质教育。别的高中英语就是一个大班,但是外校会把一个大班分成两个小班,一个小班大概20人左右,这种小班教学比较容易提高英语成绩,而且每个星期有外教,实用性比较强。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晓凡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