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央广新闻

于敏获最高科技奖 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5-01-09 11:3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张闻)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对于于敏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我国成功爆炸氢弹,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在我国氢弹原理的探索中,正是于敏组织领导的攻关组,首先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氢弹设计方案。他也是和邓稼先、钱学森等共同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人。

  今年88岁的于敏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少时凭借聪慧勤奋,考进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像所有有抱负的莘莘学子一样,于敏在大学里像海洋一样吸收知识,也从此踏上了他人生的物理之路。和氢弹结缘是在1961年,当时于敏和他的原子核理论研究小组正处于有可能取得更大成果的关键阶段,组织却决定让于敏转而投身到氢弹研究中,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原子弹和氢弹在技术原理上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国际上核大国对氢弹的研究绝对保密,没有任何公开资料,但是于敏没有犹豫。

  于敏:他很复杂,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协同,一定要自己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氢弹我们是走了核武器这个路子,因为核武器非得逼着你走这路子不可。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研究突破中,于敏和他的团队就是要找到氢弹的技术途径,1965他们前往华东计算机所开始了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最著名的氢弹原理突破“白日会战”,在这些会战中,于敏作为氢弹项目的一颗定盘的心,一次又一次在最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

  有一天他们像往常一样进行计算机演算,但于敏突然指出了一个数据错误,于是项目组从研究物理的查到研究数学的,最后发现计算机出了问题,回忆起这件事情,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于敏多年共识的杜祥琬依然印象深刻。

  杜祥琬:我们搞物理的人去查了没有问题,然后数学、程序查查也没错,那么这个指令进了计算机了,当时是经济管,最后查出来是个经济管坏了,这是管计算机的同志查出来的,所以从物理到数学再到计算机就对了,这就是对我印象太深,就是一个人要有很好的物理概念,要能够及时的判断物理概念的正确性,就是他对物理量的规律的理解。

编辑:高梦蝶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