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1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商务部20日召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早在今年7月,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就成为我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来5-10年,我国将培育建设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什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5座率先开展培育建设工作的城市正在做着怎样的努力呢?

根据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曾向记者透露这一重要举措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要在全国培育更多新的消费增长极,从而使消费的增速进一步有所提升,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就有利于去培育国内强大市场的优势,从而为我国对外合作与竞争能够创造更多新的优势。”

2021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7月,首批名单终于靴子落地,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8月,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总体方案,明确中国将用5-10年,培育建设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20日透露:“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从实施方案和培育进展看,五个城市定位准确,重点突出,特点鲜明,措施有力。”

5座城市中,上海在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城市首位。上海市副市长宗明透露,上海的目标是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将力争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建设浦东国际消费中心。吸引更多国际国内品牌总部入沪,重振老字号品牌;着力把南京东路、南京西路、陆家嘴等商圈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地标性商圈,培育形成一批国潮品牌、国别商品、分时步行和海派特色的商业街区。”

作为首都,北京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做好“首都文化+”的文章。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举例说,北京将推动173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王府井等13个传统商圈和长安商场等8家‘一店一策’企业基本完成升级改造;朗园Station等4个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在孵品牌达40多个。环球主题公园今年国庆假期带动北京外来消费增长超15%。”

作为华南消费中心,广州致力于打造“广聚天下客、广卖天下货、广货卖天下”的国际消费高地。刚刚结束的第130届广交会向全球采购商展示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中国技术的新活力。广州市市长温国辉透露,扩建后的广交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综合体。“我们正在开展广交会第四期的扩建。扩建工程完成后,广交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建筑总面积161.5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62万平方米。”

天津是老工业城市,天津市提出,做好河、海、港、洋楼和小镇五篇文章,打造面向辐射俄罗斯和中东欧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将着力于打造富有巴渝特色、辐射西部地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赵萍认为,5座城市将在全国形成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城市促进消费发展。

“这几个城市大多是直辖市,它们的对外开放水平很高,引进的国际品牌、产品、服务比较多,国际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几个直辖市的消费水平比较高,特别是消费规模以及消费增速都保持在全国前列,因此它们的消费基础是比较好的;第三,这几个城市都是本地区的消费中心,具有很强的资源集聚能力和消费吸引力,因此会很快见到效果,在全国形成几个样板。”赵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