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宋康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近日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产品保证经理郑伟接受中国之声独家专访,复盘神舟十二号返回关键节点,神舟十三号将吸取哪些重要经验再出发?目标星辰大海,神舟飞船未来将实现怎样的美好愿景?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郑伟在现场见证了这次完美的回归,原本正在忙碌神舟十三号任务的他,为了给神舟十二号任务画上圆满的句号,特别是返回舱首次选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他毫不犹豫地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和团队一起紧盯“返回”。

郑伟说:“看返回的过程很惊心动魄,悬着一颗心,很关心下一个动作是不是能够准确执行到位。看完了之后,感觉一块石头落地,整个过程完成得很好,我们产品的表现还是非常完美的。”

除了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神舟十二号实际打破了我国多项航天纪录——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这一个个“首次”对接下来我国载人航天,特别是为即将执行的神舟十三号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郑伟介绍说:“我们这一次初步完成了航天前辈们当年的宏伟规划。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空间站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在轨工作或者投入在轨应用的状态。”

返回舱再入大气层的时候,和大气有剧烈的摩擦发热,就像流星一样,带着火光高速奔向地球。郑伟透露,其实开始的时候,返回舱后面还有一个火球,这是已经完成制动减速任务而抛掉的没有防热保护的推进舱。“相当于在摄像机里能看见两个火球出现,因为它没有防热的保护设计,所以它就像烟花一样很快就烧没了。”

自己乘坐的返回舱是一个火球,后面还跟着一个火球,对坐在舱内的航天员们来说,无疑对身体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生死一线间,航天员们选择了对飞船和研制者们的无条件信任,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没有让他们失望。

郑伟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指令长聂海胜对另外两个航天员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感动,他说‘真金不怕火炼,没事’。我觉得这句话表现出航天员对我们的深深信任。”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是动力,也是责任,让他们在空间站接下来的任务中,可以走得更稳、更远。郑伟介绍,神舟十三号是对神舟十二号的继承,同时技术上也更加成熟了。他说:“神舟十二号是我们首次采用快速对接的方式跟空间站在它的前向对接口对接。而神舟十三号采用径向对接,即相对于地球来讲,空间站是三个坐标轴对地的状态下,神舟十三号从下方对上去,二者飞行轨迹不同,因此控制起来也会有差异。此外,就飞船本身来讲,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为同一批次投产,只有个别材料和器件有细微差别。”

不过,航天事业本身就是一直追求卓越的过程,根据神舟十二号任务,接下来的神舟飞船改进的空间依然存在。郑伟总结,未来还要仔细分析整个飞行和返回过程中的全部数据,然后和理论值进行对比。

航天员们在空间站的工作和生活是我们看向未来的一扇窗。而空间站工程,就是要长期有人在轨进行各项生活,并进行空间技术实验,近期目标是神舟飞船要把一批批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上去,然后再把他们安全地带回地面来。未来,目标星辰大海,神舟系列飞船必将把中国人送到更远的太空。

郑伟说:“这些实际都是为了探索更远的宇宙,让我们能够跨出地球的范围到月球、火星去,甚至为将来迈出太阳系积累经验、做准备。”

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不断推进,世界也在赞叹中国速度,但是郑伟的回答是,作为航天人,实干远胜于排名。郑伟说:“特别是最近20年,我们的进步非常神速,比如我们已经完成了首次火星探测,后续的载人登月也在计划之中,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无可否认,也没有必要去否认。我们很客观务实,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是今天我觉得还是要冷静看待现状,多做一些实事,少比一些排名。如果我们保持这个状态,三四十年后再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会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