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以下简称《骑行报告》)22日正式发布。《骑行报告》基于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订单数据,选取了29个中国主要城市,挖掘不同规模城市共享骑行的特征与规律。那么,你所处的城市日均共享单车的骑行时间和骑行距离都是多少呢?你每天骑的这些单车的骑行舒适度又能排名第几呢?未来,城市中的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该如何继续发展和布局呢?

《骑行报告》从活力骑行、健康骑行、轨道骑行和减碳骑行四个方面,建立了9项骑行指标,并通过城市间横向比较、时间轴追踪对比、与其他指标交叉分析等方式,揭示出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出行特征与规律。

对于共享单车,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它的服务能力,大多数人都骑多远?报告显示,共享电单车活跃用户的日均骑行距离整体上高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活跃用户的日均骑行距离为3公里,约是共享单车2公里的1.5倍。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介绍,日骑行距离中,各城市的表现也不同。“超大城市的共享单车日骑行距离小于其他城市,高频短距离是一线城市共享单车出行的特点。其他的大城市,比如兰州、石家庄,出行距离比超大城市要长,兰州共享单车日均骑行距离是2.4公里。”

单看共享单车,兰州是日均骑行距离最远的城市,达到2.4公里,西安、昆明和太原次之,约为2.3公里,日均骑行距离最短的城市是广州、长沙和厦门,仅为1.7公里。

简单看,骑行距离更远的城市大多为较凉爽的北方城市,这就要提到此次报告的另一项内容——城市人体舒适度指数。这个指数基于对人体感受影响最大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三个要素,建立人体舒适度指数,划分不同等级的舒适程度。由于此次报告选取的是本年度6、7、8三个月的指数,因此29个城市中,昆明、贵阳、兰州、呼和浩特的指数最为优秀,也最适宜骑行。

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主任工程师康浩介绍,通过研究发现,最舒适城市的共享单车日均骑行距离达到2.3公里,一般舒适城市为1.8公里。“我们发现最舒适城市的共享单车,日均骑行距离显著高于一般的舒适城市,大概这个比例是30%的提升。”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把“轨道+慢行”作为城市交通的核心部分,报告还发现,轨道客流和共享单车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比较明显,客流强度越高的城市,共享单车的骑行占比就越高。康浩介绍:“在我们的样本城市当中,北京市是全国轨道周边共享骑行占比比例最高的城市,达到了41%,其次包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轨道里程高的城市也都在30%以上。我们以石家庄为案例得出,共享单车有利于扩展城市轨道的服务覆盖。通过轨道加共享骑行这样一个出行组合,对于石家庄来讲,大概增加了约1/4的轨道服务人口。”

可见,轨道周边的骑行对轨道的延伸服务价值非常大。除了出于交通接驳、节省时间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共享单车则是因为健康。因此,报告中也专门针对“健康骑行”进行了分析。报告结合了世卫组织的相关数据得出共享骑行单次能量消耗计算方法,最终得出结论。康浩介绍:“通过指标计算,我们发现共享单车骑行一次消耗的热量约等于一块奥利奥饼干所含的卡路里,如果连续进行10次,就相当于一个半巨无霸汉堡的热量。”

康浩介绍,同样在“双碳”背景下,研究显示,共享单车用户人均年减碳量为35.6千克、骑行车辆车均年减碳量达到47.2千克,其中,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的共享单车人均年减碳量普遍高于超大城市。“我们发现,每多增加一位共享骑行用户,它的人均年减碳量约是49千克,相当于多种了两棵树。”

基于研究,赵一新院长也建议,各城市应因城施策,在大力发展慢行交通上多动脑筋,补齐短板,不仅能更好服务骑行者,还能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做好补充。“共享骑行对我们的慢行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城市是不是舒适,道路网密度够不够高,能不能满足骑行要求,通过设施的改善,通过植树、绿化等来激励或者鼓励一些人多用慢行交通出行。另外,共享单车和轨道换乘其实可以节省大量轨道交通的投资,做好轨道和共享单车的衔接对整个交通系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