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亮出了一份“生态环保账本”,我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北京蓝”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代言;长江干流去年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随着各地环境颜值全面提升,美丽中国,渐行渐近。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徐想 摄)

如何评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黄润秋选择用了两地的美景来描述,“北京蓝”和在成都重现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黄润秋说:“北京去年PM2.5浓度是38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气是10天,比2015年下降近80%。我再举一个西部的例子,‘窗含西岭千秋雪’,我曾经在成都生活过30多年,我没见过。但这几年,不断地有朋友给我发来图片,坐在成都的家里在窗户边拍的西岭雪山,清清楚楚。这就是大气环境改善实实在在的效果。”

从“十三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润秋认为,未来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要继续改善空气质量必须从源头出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黄润秋表示:“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的产业结构的问题,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既降碳又减污,从而实现减污和降碳的协同增效。这是总抓手,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和我们传统污染物的排放是同源的,都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所以,我们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增加绿色能源的利用,在降低二氧化碳的同时,也降低了传统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实施好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落实落细各项任务措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圆满超额完成。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6%提升到83.4%,超过“十三五”目标13.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水体优良比例同比再提升1.1个百分点。在贵州黔西市新仁苗族乡,环保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村民杨清鑫每天都要沿着乌江上游的六冲河段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杨清鑫说:“它(六冲河)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的,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我们心里也舒服。”

上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已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702万吨。从国际经验来看,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的同时,碳市场能为减碳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

以纳入首个履约周期的湖北某热电企业为例,从此前湖北碳排放市场试点情况看,该企业年排放量在政府分配额度的最大值左右徘徊。今年该企业决定上马一个新项目,相比于购买碳配额,他们选择将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中。企业总工程师潘勤说,提效改造后,仅上半年,他们已经累计节约标煤3.35万吨。“确确实实倒逼我们不断前进,依靠自己的技术提升、自己的管理提升来降低煤耗。”

黄润秋透露,我国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同时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手段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一些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的态度不够坚决,今年督察就把这方面作为重点。但督察不是不让项目上马,而是要通过遏制盲目上马‘两高’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我们将给地方整改留足合理的时间,指导地方坚持‘先立后破’,不搞‘急转弯’。”

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还全面禁止了固体废物进口。黄润秋明确,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如期完成固体废物进口清零目标。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打击洋垃圾走私。黄润秋说:“发达国家将我国作为‘垃圾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在堵住洋垃圾进口的同时,我们培育国内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产业,加快推进城乡垃圾分类,不断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2020年,全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了3.7亿吨,比改革前的2016年增加了1.1亿吨,增长幅度是42%。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固体废物零进口政策,不断提高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持续打击洋垃圾走私,严格规范再生原料的产品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