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2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向纵深推进,城市更新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以前人们所见的“城市更新”活动,大多是以大拆大建的“房地产化”的方式推进的,不过,住建部10日就《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要求严格控制大拆大建,坚持“留改拆”并举,因此也被称为“限拆令”。征求意见稿对新时代的“城市更新”提出了怎样的标准和新要求?

图片来源:CFP

近年来,各地进入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期,但城市更新行动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房地产化的问题。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分析,有些地方随意拆除老建筑、征迁居民、砍伐老树、变相抬高房价、提高生活成本,产生了新的城市问题。虞晓芬说:“过去城市更新主要还是以更新的名义出现了盲目的大拆大建,这就带来几个问题,第一,破坏了多年来沉淀的城市文化、城市风貌。第二,大拆大建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侵犯市民的个体利益。第三,因为大规模拆迁,一些拆迁户要去到市场上买房租房,所以也刺激了房价、房租包括地价异常上升,加重了居民住房消费的压力。”

为此,住建部提出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严管大拆大建,加强修缮改造,注重提升功能。

意见稿提出,除违法建筑和被鉴定为危房的房屋以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原则上老城区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此外,严格控制老城区改扩建、新建建筑规模和建设强度,原则上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

业界普遍表示,城市告别大拆大建,本质上也是告别房地产依赖。虞晓芬认为,意见稿不仅是在引导城市主体改变城市更新思路,也是在引导房地产企业改变角色定位。虞晓芬说:“这次就是对拆迁更新的一种约束,避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过度房地产化,片面追求短期盈利,其实是引导开发商在政府支持下,通过盘活一些存量资源,通过一种改造经营的方式保持社区可持续运营,所以有部分开发商可能就要从‘开发商’转向为城市的‘经营商’。”

除了民生层面,深究“大拆大建”的危害,实际是建筑拆除带来的资源、环境的巨大危害。虞晓芬表示,为了让钢筋混凝土堆砌起来的城市建筑“绿”起来,大拆大建必须叫停。虞晓芬说:“建筑在大拆大建过程中,实际上是对环境资源的消耗,碳排放增加量都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未来更多还是要通过提高建筑品质,提高老百姓生活满意度。”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下一步,各城市的操作方式都会有所改变,对于社会资本来说,更应该从“赚大钱快钱”向“赚小钱慢钱”的发展理念转轨。严跃进说:“这一次住建部政策后,全国各地城市更新的具体操作会有所转变。相对应的如何进行小规模的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成为后续关注的重点,这也是相关房企投资者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意见稿兼顾了新市民、低收入群体的租住问题。意见稿提出,不大规模、强制性搬迁居民,改变社会人口结构,割断人、地和文化的关系;要尊重居民安置意愿,鼓励以就地安置为主,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

意见稿强调,做好中低价位、中小户型长期租赁住房建设,并明确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认为,此举将有利于平抑租房价格。“短期内大规模拆建会带来租赁房源的下降,城中村的租客也会转移到其他类型的租赁房源中,导致整个市场的房源供给承压,一定程度上增加租客的租住成本。政策有利于缓解阶段性租赁房源供需不平衡问题,平抑租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