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0日消息(记者柴华 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7月9日下午,也就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两天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21年7月15日开始,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一次全面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这样的力度,有点超出了此前市场的预期。央行为什么会在此时选择降准?这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在发生改变?万亿元规模的资金释放又将给实体经济、楼市、股市等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图片来源:CFP)

在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降准”后,市场普遍预计此次降准将以定向降准的方式展开,但7月9日下午,一则全面降准公告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央行在公告中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本次降准0.5个百分点以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每年可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业内人士则认为,本次降准的时间节点非常适宜。降准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6月份物价数据显示,CPI和PPI同比涨幅双双回落,下半年物价总体可控,为降准打开空间。同时,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仍处于合理水平。从必要性看,降准释放的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截至今年6月末,MLF余额5.4万亿元人民币,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并且7月15日有4000亿元MLF到期,或将不再开展续作,而由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进行置换。”

今年以来,央行相关负责人在多个场合表示,今年货币政策不会“急转弯”。央行9日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将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而在周三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9日央行的答记者问中都提到,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谢亚轩认为,本次降准将给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三类企业带来利好:“第一类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特别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来成本上升、经营困难的这一部分小微中小企业。第二类企业是它从事的行业是和绿色发展有关的这类企业,这是我们目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绿色发展类型的企业。第三类受益的企业就是科技创新型的企业,这个一直是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这一次降准支持和受益的一类企业。”

每次央行降准,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对理财市场、股市、楼市等的影响。谢亚轩表示,虽然降准的意图在于释放长期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不直接作用于股票市场,但参考历史经验来看,降准在提振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会给股市带来正面影响。

谢亚轩认为:“一方面它有助于保持银行间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也有助于给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所以应该说对整体股票市场的表现还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从结构性上来看,这次降准还有助于使我们的利率水平保持平稳,这些因素从结构上有助于成长性的、科创性的企业板块。”

万得数据显示,不算本次降准,自2015年以来,央行总共进行过8次全面降准,降准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有5次上涨,上涨概率超过六成。截至9日下午5点,受央行降准影响,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短线拉升,一度上涨1%。

而在楼市方面,业内人士认为,在房地产调控没有明显放松的背景下,本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

今年以来,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的影响下,很多银行的住房贷款额度出现紧张的情况。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本次降准之后,各类房贷收紧的压力可能会有所减少。他分析说:“若是降准后,银行可贷的资金规模增大,实际上在落实房贷集中度方面,由于可贷资金规模增大,房贷的占比会有所减少,客观上会使得房贷集中度完成的压力减少。据此,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各类房贷收紧的压力,会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