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许,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新成员长征八号遥一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央广网北京3月9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了多项振奋国人的航天壮举,表现优异的火箭自然功不可没。今年,我国又将迎来多项航天发射任务,这些重任由哪些型号的火箭承担?“十四五”时期,我们还会有什么新的火箭诞生?

2020年,中国航天精彩不断,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天问奔火......每一项壮举的实现都离不开火箭的强力推送。嫦娥五号搭载的是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天问一号是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被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飞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洪介绍,这几年,频频登场的明星火箭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箭,运载能力达25吨级。“十三五”期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大、中、小型新一代运载火箭。李洪表示:“新一代火箭我们分大、中、小,大火箭就是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它是个系列火箭,是目前我们国家现役火箭在应用发射当中轨道能力、进入空间能力最大的火箭。中型火箭像以长征七号、长征八号为代表的火箭也是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应用期。还有小的火箭、液体火箭叫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所以我们分大、中、小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在这5年之内相继研制出来的。”

火箭发射承载着航天任务成败与否的关键一步,容不得半点差错。我国火箭发射成功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39次的高密度发射也表现优异。李洪表示,这得益于多年来航天人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万无一失,但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所以它的选择就是0和1。什么意思?达成了就是100分,达不成那就是0分,所以经常需要我们鼓励研发队伍和工程队伍就怎么能主动发现问题、暴露问题。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还得做好‘彻底归零’,每一个问题要消耗掉,把问题解决掉,同时还要举一反三。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希望能够‘吃一堑,长多智’,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不推脱,而是眼睛向内,追求精细精益,把事做好。”

在明星火箭长征五号忙于发射任务的同时,长征八号火箭已在探索火箭可回收重复利用技术。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一箭五星,首飞告捷。这是一款新型中型运载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空白,也在可重复使用技术、智慧火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李洪介绍:“目前它还是属于一次性使用的火箭,需要在重复使用方面做一些技术准备和基础研究,主要在动力和控制技术方面还要做一些准备。国际上这样量级的卫星比较多,而且现在卫星应用的需求量比较大,它正好填补我们现在的一个系列的空白,所以它将来的应用前景还是很大的。”

今年,从火星探测到空间站建设,中国航天新任务众人期待。其中,空间站建设尤其引人注目。今年,我国将实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货运补给、载人飞行等多次任务,并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按照计划,空间站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今年将先后发射。这些发射任务由哪些型号的火箭完成?李洪透露,接到这些重任的既有“新秀”也有“老兵”。“核心舱应该是用我们新一代长征五号系列家族的火箭——长征五号B来发射,长征七号要发射货运飞船。再一个当年老的金牌火箭叫长征二号F火箭,是为发射载人量身定做的火箭,今年也要实施发射,要送航天员编组团队上天。”

当记者问到,对于今年任务的完成有没有信心时,李洪回答,信心源自于能力。我国目前有这个能力,但同时不能忽视风险,需要更加严密、更加细致地做好工作,才能圆满完成“十四五”时期的航天重任。李洪表示:“在我们已有的连续成功发射11艘载人飞船、两个空间实验室和一艘货运飞船的基础上,我国掌握了载人的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汇对接,包括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和空间货物运输、补给等这些关键技术,在这个基础上迎来了中国航天迈进到空间站时代,正好也是在我们国家‘十四五‘起步的时候,这样一个工程还是非常重大。”

除了空间站建造,“十四五”时期,还有一个“大块头”值得期待。我国正研制的超重型长征九号火箭具有1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长征五号的4倍。目前,其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已取得成功。这款火箭主要负责未来的载人登月、探测火星等任务。李洪表示,五年内长征九号有望实现成功飞天。“一旦那些技术被攻克,工业制造能力做好了准备,也是很快的。我认为‘十四五’后期应该能够实施。如果是大于现在的长征五号火箭4倍能力的运载,将来要在深空探测方面可以投送更多的有效载荷,可以有更多的探测形式,甚至于布局落月之后的一些试验等,对全球、对中国(来说)整个的科技探索、科技实施空间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