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日消息(记者丁飞 韩萌 王洹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欧地理标志协定3月1日起正式生效,协定附录共纳入双方各275个地理标志产品,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首批各100个地理标志于3月1日起开始保护,第二批各175个标志将于协定生效4年内完成保护。

  地理标志是识别产品来源于某一地区的标志,而该产品的质量和声誉都取决于这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比如我国的“普洱茶”和欧盟的“香槟”。中欧地理标志将不仅能更好地保护中欧企业的权益,也会让双方消费者买得放心。

  为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促进地理标志产品贸易,中欧双方于2011年启动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谈判历经8年22轮正式谈判和上百次非正式磋商。去年9月,双方正式签署协定。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

  李詠箑说:“协定不但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的义务,还通过清单列明了双方给予保护的地理标志名单。比如3月1日起,第一批中国100个地理标识将获得欧盟法律的保护,还会获得它的官方标志。这就代表着可以提升我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知名度。所以我们也希望企业和地方能够充分利用协定带来的机遇扩大出口。”

  首批100个地理标志中,既有已对欧出口的产品,如婺源绿茶、吐鲁番葡萄干、普洱咖啡等,也有对欧可能有出口潜力的产品,如烟台苹果、安岳柠檬、绍兴酒等。四川成都郫县豆瓣行业协会会长岳平说,郫县豆瓣酱也在100个地理标志中,未来必将推动产品出口。岳平说:“我们整个行业的会员对出口更有信心。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我们县这边质量一定会提高。”

  同样被纳入协定的,还包括欧洲的卡瓦酒、费塔乳酪、爱尔兰威士忌、慕尼黑啤酒、意大利熏火腿等。该协定生效4年后范围还将扩大,届时将新增双方各175个地理标志。李詠箑说:“同样,我们也给欧盟的地理标志产品以官方保护,可以使消费者消费到欧盟高品质的地理标志产品,包括一些食品等。这将惠及我们的消费者。”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增长4.9%,达6495亿美元,双方企业投资信心不减,欧盟对华直接投资57亿美元,中国对欧直接投资47亿美元。去年末,备受各方关注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结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后,将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崔洪建说:“中国的民众以后可以更多享受到来自欧洲各个国家高质量的、具有丰富人文和地理内涵的产品。反过来也一样,欧洲市场、欧洲民众也可以更多得到中国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比如茶叶等。所以我觉得这既有利于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又有利于双方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帮助双方民众通过产品、通过消费,更多了解对方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保罗·塞维斯认为,协定的生效必将为欧盟和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他说:“这项协议确实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我们有很多著名的产品,我也希望更多产品能够出口到中国市场,这将给进口产品的质量带来更高水准的安全保障。”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苏晓晖看来,下一步,协定也将助推双方经贸朝着更深层次发展。他说:“有了这个品牌,有了产品的知名度,以及权威性的认证,双方都彼此认可,就意味着对彼此的民众来说,认识到对方的一些产品是更加容易的,这个时候品牌开拓对方的市场就会变得更加顺畅。在这样一种合作的过程中,双方的相互了解在增进,货物的往来也在增加,最终就会使双方的贸易规模不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