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十四五”时期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怎样的部署?

  “十四五”开局首个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定为总目标。文件指出,今年的重点任务就是一个关键词:“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脱贫不是终点,相比之下,乡村振兴是一个更为全面、普惠、长期的任务。

  张红宇说:“脱贫攻坚主要就是9899万绝对贫困人口怎么样彻底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它有特殊的群体代表。乡村振兴怎么样把特殊人群变为让所有的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的高质高效、农村的宜居宜业、农民的富裕富足。它具有全面的、普惠性的特点。乡村振兴涵盖了全国960万平方公里,不仅有农村的事,(还有)城市包括二三产业怎么样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共同繁荣。它是个全面的问题。”

  做好“衔接”,首先要做好“巩固”。文件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张红宇认为,“拓展”更重要。他说:“第一,规划方面要城乡统筹考虑,而不能过去城是城,乡是乡,城乡是分割的。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一步怎么样在‘十四五’期间,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城乡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公共服务,这方面还是我们的痛点和短板。比如农村的医疗救助问题、教育质量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这些方面)和城市还有显著的差别,这需要我们下大功夫。”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新产业的入驻,这就离不开用地。近年来,如何盘活农村存量用地一直是社会焦点。相比于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文件中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句“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这意味着可盘活的用地范围扩大到废弃的学校、办公楼等建设用地。而“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实质上也放宽了利用的方式,即清单之外皆可为。

  叶兴庆说:“通过一个负面清单,就是(明确)什么样的东西不行,在负面清单之外,你就可以(去做)。这样就可以有效调动各地的积极性,让各地能够更加充分地从实际出发。所谓负面清单,就是不能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能搞别墅大院,不能搞商品房,还有一个保护农民利益。”

  在宅基地方面,“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叶兴庆指出,所谓“房地一体”是针对实践中一些房地不一体的情况提出。这一规定更加明晰了宅基地和农房的权属问题。叶兴庆分析:“我们要对农房进行确权,相应地,对农房所占的地要一并确权。(比如)我这个房子占了140平米的地,其中120平米是标准以内,还有20平方米是超标的,我在登记里面要注明其中多少平米是超标的。再比如我是城市居民,我继承了我父母在农村的房子,现在要确权,就必须注明是通过继承房子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旧占据重要篇幅。文件从粮食、种业、耕地、农业科技、产业等7个方面,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这其中又有哪些新提法?

  “粮食”始终是三农的关键词。文件提出,2021年粮食产量要达到1.3万亿斤以上,强调“十四五”时期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提法也首次被加入中央一号文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既强调了粮食生产的政治站位,又揭示了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郑风田分析:“为什么提粮食安全产业带?因为过去粮食主功能区大家可能觉得比方说粮食不赚钱我就不生产了。一提粮食安全,对各个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但)通过我们连片的生产,大家一方面可以把土壤、基础设施都建设好;另外,通过产后的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来提升效益,这些都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行。所以产业带的概念就是规模化、品牌化,最后才能有效益。”

  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之下,要保粮食总量,必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耕地”也是此次文件中的一个关键词。文件强调,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张红宇表示,耕地“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必须严守“五条红线”。“第一就是18亿亩耕地,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逾矩。不能在耕地上做非农的用途,非粮的想法绝对是要严格禁止的。第二条红线就是17.5亿亩,包括大豆播种面积在内的大粮食的播种面积必须要确保,这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第三条红线就是8亿亩的小麦和水稻,任何时候面积都务必确保。第四条红线就是到2022年我们要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第五条红线就是我们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要保90%以上的谷物(玉米、小麦、水稻),要保95%以上的口粮(小麦和水稻)。”他说。

  实现稳粮食,守耕地、保面积是一方面,提高单产是另一方面。“种业”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晋关键词。文件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尽快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

  此外,针对我国大豆、油菜籽等作物依赖进口的现状,文件最新提出“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张红宇指出,挖掘我国木本粮油的潜力,有利于增强油类自我供给的能力。他说:“在特定的区域,这种木本的油料作物对当地油脂供给的总量确确实实发挥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中央明确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也是说中国之大,各种油脂类的包括木本,包括一年生的油类作物,包括油牡丹、橄榄油,需要挖的潜力还是非常多的。这种潜力,我们不能搞‘一刀切’‘一盘棋’,而是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