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9日消息(记者张闻)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2014年开始的俄罗斯体坛涉嫌系统性使用“兴奋剂”风波日前终于尘埃落定。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代理总干事布哈诺夫宣布,俄罗斯决定不再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提出上诉。这意味着俄罗斯最终接受了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裁定的处罚:2022年12月16日之前,俄罗斯将不得参加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俄罗斯代表团虽然不能参赛,但那些被证明清白的俄罗斯籍运动员仍可以个人身份寻求比赛机会。不过,他们将不得穿着、佩戴任何有俄罗斯字样的服饰,俄罗斯国歌和国旗也不得在比赛场所播放和展示。那么,俄罗斯籍运动员究竟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奥运会上?运动员入场的那一刻又是否真的会奏响民歌《喀秋莎》呢?

  俄罗斯民歌《喀秋莎》这首名曲在民间也被视作俄罗斯的“第二国歌”。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击剑奥运冠军韦利卡娅说,运动员委员会向俄罗斯奥委会建议,今后两年在奥运会上用《喀秋莎》代替国歌,作为运动员的入场乐曲。

  之所以要用《喀秋莎》代替国歌,是因为俄罗斯方面最终接受了因“兴奋剂风波”导致的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被禁赛两年的处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将确定缺席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所幸,俄罗斯籍运动员可以寻求以个人名义参赛,只是他们不能踏着国歌的节奏走进奥运赛场了。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的一名负责人布克哈诺夫表示,虽然他们对禁赛两年的裁决并不完全满意,但允许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参赛是公正的。他说:“能够自证清白的运动员可以参赛是一种保护,是公正的。同时也保证了全世界体育人的权益。”

  针对俄罗斯体坛涉嫌使用兴奋剂的批评从2014年就已经开始。2016年和2017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奥委会分别发布了《麦克拉伦报告》和《施密德报告》,两份报告都指出俄罗斯涉嫌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帮助运动员掩盖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2016年,俄罗斯虽然最终没有被国际奥委会全面禁赛,但俄罗斯代表团成员的参赛资格遭到了各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审查”。在计划参加里约奥运会的387人中,116人最终没能如愿。“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是其中一位。她在当年表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她说:“我们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被粗鲁禁赛。没有被给予任何机会澄清自己,我们就失去了参加奥运会的权利。当然很委屈也很不开心。因为这对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是第一届奥运会,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职业生涯最后的机会。”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俄罗斯更是被直接禁赛——当年俄罗斯运动员也是以中立身份参赛的。即不得穿着、佩戴任何有俄罗斯字样的服饰,俄罗斯国歌和国旗也不得在赛场播放和展示。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最后一个比赛日。俄罗斯男子冰球队通过加时赛战胜德国队获得了金牌,现场升奥林匹克会旗,唱奥林匹克会歌。结果,在冰球队队员的带领下,在场的俄罗斯观众一起唱起了俄罗斯国歌,他们的歌声甚至一度盖过了音响。那次违规后,国际奥委会专门发表声明称,“理解运动员在不同寻常的形势下赢得金牌,才做出此举。”

  201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认定俄罗斯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2019年初送交的数据“既不完整,也不完全可靠”,由于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不遵守世界反兴奋剂标准,对俄罗斯禁赛四年。俄罗斯奥委会主席波兹德尼亚科夫当时表示,他们拒绝接受处罚决定并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提起诉讼。他说:“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我们将组队参加东京奥运会,并将尽最大努力确保我们的运动员队伍手持俄罗斯国旗参赛。”

  2020年12月,审理最终结果出炉,针对俄罗斯的禁赛期从四年缩短到了两年。也就是说,代表团手持俄罗斯国旗的场景恐怕不会出现在东京奥运会。至于《喀秋莎》能否唱响,就要看国际奥委会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