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8日消息(记者王逸群)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时下火爆的盲盒经济,可以说是十分贴切。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在盲盒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商家虚假宣传、过度营销、盲盒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不断涌现。记者调查发现,其中不少商家经营者将盲盒当成“清库存”的工具,把卖不出去的东西放在盲盒里销售,再利用盲盒“售出不退不换”的规则,让用户投诉无门。于是,充满惊喜的“巧克力”,打开后却变成了“过时”甚至“过期”的“巧克力”,引发消费者广泛投诉。

  公开报道中,不少消费者都反映,他们购买到手的盲盒,打开之后才发现并非如商家所宣传,而是此前已经下架的商品,也就是说有些商家利用“盲盒”,虚假宣传清库存。

  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不少消费者都曾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有消费者表示,2020年“双十一”在某品牌的电商旗舰店购买的价值222元手办盲盒,其实就是老产品+过期赠品,消费者直呼商家吃相太难看。

  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这些卡片,2017年在官网上就有卖过,介绍什么的都没有改过。2018年卖剩下来的胸针,都是当赠品,实锤‘清库存’。”

  不少消费者表示,商家清库存,如果标注清楚其实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商家经常夸大商品价值,所谓的盲盒抽奖的“奖品池”也并不明确,明明是冲着新品去购买盲盒,却买到了库存“旧货”。

  消费者说:“翻车都翻成这样了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不退的,我们没有办法。投诉了也没有用,他们说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盲盒的东西不仅限于奖池里的东西。”

  中消协消费指导部徐江表示,消费者购买盲盒遭遇“清库存”的现象屡屡发生,消费者投诉量大,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比如某经营者在2019年‘双十一’时推出了‘新品优享礼包’盲盒产品,广告宣称每月会给玩家发一个当月新款盲盒以及一套当月的明信片,连续发12个月。但在2020年1月,消费者收到的却不是新品,而是2019年12月预售过的旧款。很多玩家认为这与当初广告宣传不一致,涉嫌欺骗消费者,引发了消费者群体投诉。”徐江举例说。

  中消协表示,有消费者反映一些商家“店大欺客”,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只换不退;还有消费者反映商家售后效率低下,对消费者的问题一直拖延处理。

  清库存并不违法违规,利用“盲盒”清库存,也并不一定就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2020年初浙江嘉兴的某书店,面临倒闭,书店老板通过发98元的盲盒,把书店的库存清空,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这家书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我们对盲盒进行了一个小优化,下单的时候可以备注一下喜欢的类型,我们根据要求放一到两本,尽量满足。”

  中消协表示,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款式不符等虚假宣传所误导。中消协指出,商家利用“盲盒”清库存过程中,如果涉嫌虚假宣传或者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

  徐江表示,尽管盲盒在销售中关于产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关系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信息,如产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存储条件、安全警示、价格、“三包”等均应当充分告知,保证真实全面,不得作出虚假、夸大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让盲盒内在物品的商品价值、出现概率、分布方式等关键信息真实透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确保消费者知情选择。

  有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百亿。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认清风险理性消费,切勿盲目跟风;要保留购物票据等相关凭证,权益受损时应及时依法维权。

  徐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网上购买的,可以把商家的宣传广告等截图留存,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