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记者李思默)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爆火到下架,互联网存款仅用了2年,它的爆火和争议背后是中小银行对存款的渴求。而实际上,不同体量的银行都有不小的揽储压力,由此也催生出了各类吸引存款的产品。例如,“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因具有计息付息灵活、随存随取等特点,在推出后受到不少投资者青睐。

  不过近日,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在各自官网相继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在提前支取时,将对计息规则进行调整,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什么是靠档计息存款?此次调整对于储户有哪些影响呢?

  “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其收益是根据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利率。比如,一笔3年期“靠档计息”存款,如果客户在1年2个月时想取出,则可以按照与之最接近的1年整存整取靠档利率来计算利息。而在明年1月1日之后,在六大行里的这类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对于为什么多家银行都在叫停这类产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是因为“靠档计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突破了储蓄管理条例的相应规定。董希淼说:“因为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部分应该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来进行计息。事实上,在六家大型银行叫停‘靠档计息’相关产品的同时,部分股份制银行,比如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下一步,相信更多的商业银行也会出台办法,叫停‘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让相应的创新存款产品能够更加符合储蓄管理条例。”

  由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这类存款具有可以随时支取的特点,稳定性不高。考虑到可能引发的风险,从去年年中开始,监管部门就已经对其提出了“避免增量、压缩存量”的要求。今年3月,央行发文进一步明确要求对这类业务进行整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监管部门出手规范高息揽储是叫停这类产品主要原因。“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银行负债端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对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以及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此次调整对持有相关产品的投资者将有怎样的影响?曾刚表示:“从老百姓的角度讲,不同产品有不同风险,更高的收益匹配更高的风险,像存款这样无风险的金融产品,在中长期来看,利率水平还是会继续下行。”

  对于近期计划取出这部分产品的客户,六大行公告中也明确表示,在明年1月1日前,提前支取这类产品仍按照原政策执行。所以,对于这部分客户来说,就要清理一下手上的存款,如果有这类靠档计息类产品,如有提前支取的需求,就要抓紧在年底前完成,不然过了元旦再取,利息就要变少了。

  而对于银行来说,董希淼认为,未来可能需要换一种揽储思路,要完善产品系统,更多地通过服务、产品创新吸引客户。“我认为银行应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优化产品跟服务,既能够符合央行的规范性要求,也能够满足客户方便快捷服务的需求,我觉得银行还是有一定创新的空间。从客户的角度,我觉得客户也应该更多地了解银行的品牌实力,在选择存款产品的时候,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只是根据银行存款的利率,做出一个综合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