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钱成)近年来,自诩“武术大师”的人并不少见,他们中有的号称“气盖山河,内力逼人”,可以“隔山打牛”;有的则声称“四两拨千斤”,击败了国外拳王 ……但最终,这些噱头都被公众一一识破。这其中,近期最受关注的就是以“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自诩的马保国。

  马保国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背后究竟是何原因?马保国们走红,又给传统武术带来哪些影响?

 

  今年5月17日,在一场民间自发组织的擂台赛中,自称“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的马保国被一名搏击爱好者在30秒内击倒了3次,并且在最后一次倒地后长时间没有站起来,比赛也就此结束。这场比赛的视频以及马保国赛后的发言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时隔半年,近日,关于马保国的一系列视频和相关词条在互联网上再度引发关注。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马保国在互联网上如此活跃,起初主要是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

  朱巍:第一个原因,大家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看的。因为很多觉得传统武术只在表演,不在实战,实战到底怎么样?第二个原因,大家是抱着看丑角的心态去看的。因为马保国从被KO到被KO之后发的视频,包括他讲的一些语言,并非是一个中华武术的传播,也并非是什么正能量的传播,而是大家把他当小丑一样来看待,所以慢慢才发酵起来。

  除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态,朱巍指出,马保国的热度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部分商业机构的炒作,而炒作的目的无非是流量吸引进而商业变现。

  朱巍:在(商业)运作里面,包括丑角、武术,包括他的一些表达都变成了有流量的名词标签,所以它的传播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发酵,它是一个商业传播。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部分账号经营者纷纷“借梗”,对马保国的视频、言论等“花式创作”。此外,还有不少商家动足脑筋,开发出各色马保国“周边”产品,想要蹭着热度“分一杯羹”。对此,朱巍认为,目前大部分网络平台都采取“流量至上”的推荐逻辑,将诸如马保国相关的内容推荐给用户,这样的逻辑,值得商榷。

  朱巍:这样的东西出来之后,一方面给整个网络文化包括舆论引导产生了巨大的障碍,(网友们会)发现并非是勤劳的、肯干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得到传播,(而是)只要能获取流量,什么流量都是可以变现的。这样的现象会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会(学着)没有底线的利用流量,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朱巍建议,相关的视频平台以及一些社交平台一定要加强监管。

  朱巍:我们不能反对流量经济,但是流量获得必须得有真才实学,必须得是内容为王,靠博取眼球、没有底线的去炒作,以及一些商业运作,一起发同质内容的东西去获取关注去获取流量,去收割智商税的这样的一个行为,对于平台来说是有责任的。

  目前多个视频和社交网站都已经下架了马保国的相关内容。

  除了占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引导之外,马保国们引发的闹剧也对传统武术的形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高级教练、陈氏太极传人陈沛菊表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打着传统武术旗号招摇撞骗的人士,以及通过炒作获取利益的行为,不仅是对武术的伤害,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陈沛菊: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项目。我们中国向世界人民贡献了一个强身健体的方法,因为它普及性非常好,谁练了学了都能强身健体,为各个国家的人民都提供了健康服务。

  陈沛菊认为,无论是武术爱好者,还是相关从业人员,都应该注重武德修养,坚决不能做有损中国传统文化、有损武术项目的事。

  陈沛菊:我们要倡导,不是说谁能打过谁,我们应该深刻想想我们能扶起来几个人,不是谁能打倒几个人,我们所说的扶起来,比如生病了体弱了,你怎么把他扶起来? 还有这些人心理不健康,你没有正气,你怎么把他扶起来?是这样,所以这是武术内涵的精神所赋予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