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经济、科技、法治、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为我们进一步描绘了2035年的美好画卷。
  这样的远景目标规划,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将会是什么样?我们又该如何为之奋斗,中国之声特别报道《致我们的2035》24日播出《夯实法治的基石》。
  马怀德,青海循化人,是中国首位行政诉讼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他直接参与了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监察法等国家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作为中共中央纪检委特邀监察员、最高法、最高检以及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十多个部委专家咨询委员,关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具体意见、建议,在诸多领域的顶层设计中均有体现。
   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看来,从2010年发布“依法行政与政府信息公开评价体系”成果,启动“中国法治政府奖”,到2014年开始出版《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年度发展报告》,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在为法治政府作“编年史”,很多领域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再上升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他用“长足的进步”概括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已取得的成就。
  马怀德介绍:“例如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执法重大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刚开始是试点,现在已经全面推开了;比如重大决策的法治化,最早是学界的探讨,现在也已经变成了立法,制定了重大决策行政程序条例;再比如过去规范性文件比较乱,也比较多,现在无论是统一登记、统一编号,还是统一发布,还是合法性审查,都有非常大的变化。”
  作为“十三五”期间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快速推进的见证者,马怀德认为,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是法治发展最快的5年。
  马怀德介绍:“全国人大先后制定了监察法、民法典等30多部法律,修改了宪法和数十部法律,也做出50多个决定,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治政府建设蹄疾步稳,诸项改革措施逐步地落地。我们有了权责清晰、执法严明、职能科学、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一个政府,正在逐步的变成现实。”
  马怀德说:“我本人担任了国务院大概10来个部门的法律顾问或者专家咨询委员,很多部门都是部长亲自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目前,各部委以及几乎是所有地市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均聘请法律顾问、配置公职律师,并将专家、咨询委员的意见,转化成重大决策的内容和参考,转化成部门起草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内容,在马怀德看来,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除了教学,把专业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是马怀德等专家们一直在做的工作。
  马怀德说:“比如在药品的监管方面,我们希望把双罚制度能够体现在相关的立法领域,后来修改的药品管理法,把双罚制度明确下来了;比如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化问题,特别是规范乡村的比如民宿、公厕改革这些方面,我们专家学者也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农业农村部推广的这些改革制度中,都有吸收也都有体现。”
  无论是毕业典礼、还是开学典礼,马怀德都强调,希望同学们少做一些兼职,多读一些经典,多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
  马怀德说:“希望青年学生能够永远保持一颗平静的赤子之心,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艰辛之路,想要取得实质意义上的进步和创新,确实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大学培养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优秀法治人才,为2035年远景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马怀德表示:“在这样一个远景目标下,如何来发挥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体制机制?比如在我们的规划中提出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它实际上是保证了人民的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使得我们这一项2035年的远景目标,在社会治理的领域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致我们的2035
  马怀德:我是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到2035年,我那时候已经70岁了,我希望2035年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公正、文化昌盛、生态优良的社会。希望那时候每个老百姓都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政府的权力能够被关进制度的笼子,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社会是安定的,人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