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4日),北京发布今冬首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从今天(15日)起到17日北京将发生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与此同时,按照区域应急联动要求,天津市也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从14日18时起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措施。

  进入采暖季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持续遭遇重污染天气影响。河北省石家庄、邢台、衡水等多地早在本月9日就遭遇重污染天气影响,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超过30个城市启动预警,预计区域内将长时间维持不利扩散气象条件。

  15日起到17日,北京将遭遇空气重污染过程,预计15日傍晚至夜间浓度峰值可达中到重度污染水平。16日夜间至17日受长时间静稳及风场辐合影响,河北省中部个别城市将出现严重污染风险。目前,北京已启动黄色预警措施,山东、河北、河南等多省内共30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各预警城市将按照最新修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的企业,按照重污染绩效评级等级和“一厂一策”应急预案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张金智介绍:“我们也指导企业科学制定一企一策的应急减排方案,将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线、具体设备和污染物。”

  预计此轮区域污染过程将伴随17日开始的区域性降水逐渐结束。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预报员王桂霞表示:“17日下午到18日有一次降水过程,预计18日降水强度增大,受降水的湿清除影响,污染过程将会结束。”

  针对近期重污染天气情况,记者专访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今年秋冬季污染防治如何攻坚?

  生态环境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这已经是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第四份“冬防”方案。

  相比于以往,今年的“冬防”方案将“重污染防控”提到首要位置。对此,柴发合表示,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百姓对重污染天气的观感更加突出,降低重污染发生频次,削减重污染浓度峰值已经成为当前秋冬季“治霾”的关键。柴发合说:“各城市要精准施策,分级分类管控,污染控制领先的A级企业在重污染的时候也可以照常生产,对进入B类和以下的一些企业进行有效减排来差异化进行管理;同时也要采用联防联控的形式,减少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降低每个城市的污染水平。”

  柴发合表示,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减排措施在今年的“冬防”方案里也有了进一步“精准”操作,比如,强化秸秆禁烧管控,要求“重点紧盯极易焚烧秸秆的收工时、上半夜、下雨前和播种前4个时段”;推进清洁取暖替代,要求加强农业大棚、畜禽养殖等领域的工作;在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明确首钢、河钢、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秋冬将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各项任务措施,完成重点治理工程建设。作为夏季污染治理的重点,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关注第一次延续到秋冬季污染治理中,柴发合称之为“夏病冬治”。柴发合表示:“前几年我们说的更多的是冬病夏治,在夏季PM2.5污染比较轻的时候要做一些对秋冬季污染防控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年进一步提出了夏病冬治。这几年不管是京津冀还是全国PM2.5的浓度都在下降,但是臭氧的浓度一直在上升,对于进一步提升全年的达标天数已经成为非常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对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对于VOC的控制,不仅可以降低PM2.5中间的二次有机物,同时也可以对来年臭氧的控制提供非常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