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2日消息(记者孔颖)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泛滥的快递包装,无法降解的塑料餐盒,不限量的超市连卷袋……一方面,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所带来的便利,但另一方面,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今年1月份,我国已经公布了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分阶段目标和措施。9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召开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会,进一步明确严格管控超薄塑料袋、医疗废物,规范废塑料材料化利用等措施。

  日前,《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征求意见稿》发布。那么,这一《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又将起到怎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次《征求意见稿》共制定了十条具体“限塑”内容,对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住宿会展、农业生产等六大重点行业的“限塑令”,也明确了具体的执行时间表。

  比如餐饮业明确到2020年底,全市范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搅拌棒;城市建成区外卖(含堂食打包)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批发零售业,要求到2020年底,本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零售业门店(含配送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快递行业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邮政快递及电商配送网点“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5%以上;到2025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等等。

  针对六大重点行业的“限塑令”在未来如何监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处长张德元认为,真正落实塑料污染治理,除了加大执法力度和频次,还应该创新管理方式。 

  张德元说:“一个就是在生产环节,塑料袋和农膜,是否可以打上生产厂家的一个标识和厂址,这样做好一个源头的追溯;另一个是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或者管理者,采取集中的购销制度,规范塑料袋的采购,来解决单一的商户可能没法监管的问题。”

  《征求意见稿》在内容上,除了提出各重点行业、场所的塑料治理要求外,该文件也明确了行动的具体时间表。第一阶段是,到2022年本市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措施全面实施,将充分发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示范引领作用;第二阶段是,到2023年,全市重点行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强度大幅降低,重点场所、重点沿线塑料污染基本消除,重点用塑单位报告等基础性制度基本建立;第三阶段是,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制度全面建立,努力成为国际超大型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典范。

  那么,为何《征求意见稿》分三个阶段来执行实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认为,塑料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跟我们的生产生活消费息息相关,因此限塑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

  刘建国说:“从环境的角度看,限塑有很多正面的意义,但是同样会给我们的生活消费带来影响,包括可能我们成本的一些升高。也涉及到整个产业上游的塑料制品,它的生产、流通的产业,所以调整也有一个逐步的过程,这样一个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动,必须要循序渐进。”

  记者11月11日在北京海淀区一家超市内观察到,在收银台结账的过程中,有部分消费者会使用自备的购物袋或拉杆车,但也有消费者会购买超市提供的塑料袋。针对此次《征求意见稿》,很多消费者表示会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陈女士:能接受,把平时用的袋保存好,重复使用。

  李先生:自己带个购物袋比较方便,也比较环保。

  李女士:习惯就好,我觉得用自己带的挺好的。

  那么对于此次《征求意见稿》制定的十条“限塑”内容,北京市民应该如何适应,又该如何实现低塑生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第一,大家首先不要妖魔化塑料,对它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第二,现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泛滥成灾,我们尽可能在生活中,减少对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的依赖,能不用就不用,从源头减少一次性塑料垃圾的产生;第三,如果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塑料垃圾,要按照北京市垃圾分类的要求,做好垃圾分类,作为市民我们要尽到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