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冯会玲 宝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特别报道《我和我的祖国》,17日推出《送我的白马上战场》。

  1954年10月1日上午,新中国成立5周年阅兵,骑兵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27岁的葛力格就是方阵中的一员。在军马上紧攥缰绳,手心满是汗的紧张,葛力格在心里牢牢记了66年。

  “一辈子还有啥呀?激动得手都哆嗦,这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啊。”

  葛力格没有忘的,还有朱德接见骑兵队时的每一句叮嘱。葛力格说:“我们去了以后,接见(我们)的是朱德总司令。他先去的马圈,人家来了以后,马圈里头先看看马,总司令爱马,他也是打游击,骑马。完了接见,讲了几句话,‘少数民族骑兵队今后好好训练,好好锻炼,今后好好发展。’”

  那是骑兵第六年参加国庆阅兵,也是最后一次受阅,从此,骑兵部队退出了国庆阅兵舞台,也标志着我军由骡马化向机械化的转型发展。三年后,葛力格也转业去了地方工作,但征战沙场的十四年风雨,始终藏在心底,从不曾褪色。

  葛力格:这是华北。

  记者:这个是华北解放纪念。这个呢?

  葛力格:抗美援朝吧。

  记者:后面写的是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1954年2月17日。

  葛力格:这是解放战争的国家三级奖章。

  93岁葛力格老人珍藏多年的一件绿军装上,别着十几枚形状不一、颜色不同的奖章。从平津战役到绥北战役,从解放东北到解放华北,每一枚奖章都无声地记录着他出生入死的戎马半生。枪林弹雨穿过,耄耋之年,最不舍得忘的,是跟他一起驰骋疆场的战马。

  葛力格:蒙古小孩最爱马,蒙古小孩爱玩马。

  记者:您要用好的草料喂到马的跟前,马就知道您对它特别好。

  葛力格:对。你在这里吃啥东西,它就来这里“哼哼哼”,给它一把,它舔完了就走了。

  女儿:有时候你的吃的,也给马吃,是不是?

  葛力格:吃!一看见你就叫唤,“吼吼吼”,马这个玩意不说话……

  记者:懂得人的意思。

  葛力格:对。我从东北到西北骑马,我的马没有累过。

  抗美援朝战争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装备还是“小米加步枪”,重型枪炮加后勤物资,急需军马驮运。1951年,周恩来总理向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乌兰夫提出,能不能从内蒙古给朝鲜战场的志愿军购买一批军马?乌兰夫答复,必须支援,先送一批内蒙古骑兵部队经验丰富的战马。葛力格的战马就是第一批。

  葛力格:抗美援朝我是第一个拥护,第一个捐马。别说是捐马,需要我,我也去!

  记者:要马就送马,让我们去,我们也去?

  葛力格:对!我是内蒙古骑兵5师15团,我是一连白马连的连长。内蒙军区讨论以后,三支队白马连首先抗美援朝。

  一起冲锋陷阵,九死一生;战马于葛老,是坚不可摧的盔甲,是过命的交情。吃不够饭的年月,葛力格总会省下一块馍馍,攥在手心,再小心翼翼喂给战马。看着它吃,饿着肚子也是开心。行军打仗的日子,常常居无定所,人到晚上就地一躺,马也卧倒躺在身边。如今葛力格却必须铁下心,和自己心爱的战马分离。

  葛力格:全团做了一个训练,团长指挥,红旗白旗一拽,七八百匹马,一下卧倒,一下起来。由呼和浩特出去,到丹东,足有一个礼拜了。一段一段的,一个多礼拜。等送到朝鲜军队和志愿军,足有一个月了。

  记者:是说一路一个月吗?

  葛力格:对,不是那么简单的。

  葛力格轻轻地把缰绳放到志愿军的手里,摸摸马头,拍拍马背,抱着马轻声告别:“老伙计啊,你又要上战场了,我要回草原了,咱们这就算告别了啊。”刚一转身,两行热泪立刻滚落在胸前。身后传来白马从未有过的声声嘶叫,葛力格没有回头。葛力格说:“战友啊。别看它是牲畜,不说话,但是它都懂。过去什么动荡,那样打我,我都没哭过,想起它,我哭了……”

  回到内蒙古,葛力格和战友们的新任务是,训练从牧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购买的生马,训练好之后,还要再送到前线。新的问题是,生马没听过部队的各种指令,没有听过震天响的枪炮声,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可前线急需,又不能用时太长,对内蒙古骑兵连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葛力格就是在训练生马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伤得严重。时隔60多年,多处伤痕依然清晰可见。他告诉记者:“我们接1000匹马,拉回来还得调整。戴笼头,戴角头。我和马一块掉进一个大坑,住院了很长时间。我的鼻梁也断了,左边的眉梁骨断了。”

  被马撞到地上,被马飞快拖行,和马一起摔倒,当年训练生马受的伤有多疼,葛力格只字不提。他说,跟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们相比,那点痛不算什么。父母8岁死于日军发起的细菌战,他最了解被人侵略和凌辱的滋味,只要能够保家卫国,他愿意付出一切。

  记者:我看您穿的这个衣服,还是部队的衣服呀?

  葛力格:我是从小从部队上培养出来的共产党人,这个衣服一穿就舒服。我别的衣服不喜欢。

  记者:您这件绿军装衣服多少年了?

  女儿:二三十年了。

  葛力格:好看!

  记者:舍不得丢掉?

  葛力格:不能丢,不能给人家,我习惯了,死了我穿着这个衣服,就行了。

  数万匹训练好的军马分批次送到了朝鲜战场,葛力格和战友们也陆续听到了战场上不断传来的好消息,直到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葛力格没有等到他最心爱的白马,但白马常常还会在他的梦里,与他相逢。

  记者: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您还打听过你们的马吗?

  葛力格:都没回来,都战死了。那飞机啊,你们可知道,一直在轰轰轰,美国飞机。白马,那是梦,梦里头想。

  女儿:做梦想呢?

  葛力格:嗯。

  女儿:那是他的战友。

  1965年4月,国家小三线建设重点项目在内蒙古乌海开始建设,那时的乌海不通飞机,不通火车,不通汽车,有时候连电报也接收不到,一切要从零开始。38岁的葛力格二话不说报了名,他说,是军人就要往前冲。

  汶川地震,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葛力格老人先后交了三次特殊党费,他说,今天自己没有机会再冲在第一线,只想努力表达一个老战士的一份心意。

  “我们的目的就是达到没有战争,人民安全,人民好。我们是为了啥呀?我们一条命是为了人民安全,谁不高兴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活着为人民服务,死为人民服务,交给人民了。”葛力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