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务院近日下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方案》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那么,教育评价指挥棒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各自的任务又会出现哪些改变?
  《方案》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系统设计改革任务。
  对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的评价改革,《方案》提出,“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认为,这样的要求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叶仁荪说:“这一次特别强调了,要把思政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而且还明确要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的制度,这个前所未有的。”
  在改革学校评价方面,《方案》“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在改革学生评价方面,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谢维和认为,《方案》“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谢维和说:“对过去一些不是很合理的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现象,有很多改变。综合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含义是它不是单一的评价,而是把各个方面的指标,包括综合素质、思想品德、体育美育,包括劳动教育等方面,所谓综合就是一个多因素的相结合,这一点来看,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在改革教师评价方面,《方案》“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当前,“唯论文”“重数量、轻质量”等倾向在高校科研评价工作中还比较突出,不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为引导树立科研评价的质量和贡献导向,加快破除“唯论文”等突出问题,《方案》在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高等学校评价中进行了政策设计,强调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谢维和介绍,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的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谢维和表示,过去讲“五唯”,就是单一性,只注重分数,这样不合理,容易引起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或者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方案》看到了教育评价不纯粹是一个学术行为,也是公共政策很重要的一个领域,能够形成把教育评价的学术性和公共政策性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
  作为我国首个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谢维和表示,这也体现了我国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谢维和说:“综合起来看,在这个过程中‘立德树人’的地位,会显得非常突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评价改革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体现了教育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样的评价能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