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0月14日消息(记者金昀瑾 贾宜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他们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娃娃,血管里流淌着父辈们执着坚韧的血液;他们又是新一代蓬勃向上的青年,性格里浸染着青春奋斗的底色。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们敢闯敢拼,与父辈们一起,共同守护这片生养他们的热土。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与拼搏,才让我们的乡村更有活力、更有希望。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4日推出《泸沽湖边走山人》。
  别人眼中的他(她)
  小安妈妈:他很懂事,很直爽,他对他的同事很厚道,就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他宁愿自己亏着,不让别人亏着,他是村里的“带头人”。
  尔车父亲:他做事情比较踏实,所以跟着他的那些伙伴们,总觉得他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他把当地人全部集中起来,共同富裕是最好的。
  尔车:我叫喇建新,但这个名字用得是最少的,因为我更喜欢我们摩梭人自己取的名字,我叫尔车。我现在37岁了。我记得第一次创业的时候,人家都叫我小弟,现在是别人基本上叫我叔叔。我创业的地点是在泸沽湖,2005年回来之后,就想在家乡做事,一直到今天都没有离开家乡。
  这里是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泸沽湖景,如梦如画,尔车,是画中人之一。1米87的身高,小麦色的皮肤,头顶上摩梭人的大毡帽,37岁的面庞上,常常闪过少年般的眼神。
  摄影师尔车,在泸沽湖镇几乎无人不晓。他的旅游服务公司“走山人”2017年成立,主营“旅拍”业务。通俗地说,就是客户一路玩儿,他们一路拍。几年下来,渐入佳境,直到今年上半年,疫情突如其来。
  尔车说:“今年从疫情开始到5月份就一直亏损,我们完全是靠游客的收入,然后就完全没有收入了,但是大家还是要一起来渡过难关。我给大家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3、4千元,这么说我真的很难受,因为我承诺过他们一个月一万元的。今年特别难受,我说话都没有底气,但他们还是很尊重我,他们也知道我不容易,他们都还是蛮相信我的。”
  如今尔车的团队成员,都是他同镇的兄弟姐妹。9男2女中,有尔车家或远或近的亲戚,也有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尔车很庆幸,特殊的工作关系中,这些人与他一起扛过了困顿,这份信任,没有落空。初秋的泸沽湖,游客已经多了起来。
  记者:你今天这单接得怎么样?
  尔车:现在非常满意,顾客看照片已经满意得不行了,现在就让我跟着他们去大理拍摄。
  尔车给记者念微信文字:“你是不是丝毫没有空了,我们太喜欢你拍的照片了,希望你能陪我们一同去洱海。”
  尔车:摄影师这个职业,不单是你要给顾客拍照,很多人觉得拿一个相机就行了,但是你要考虑调节他的情绪,其实上有很重的脑力活动。
  今天的泸沽湖,是桃源般的存在,在尔车的童年和少年记忆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尔车说:“那个时候,小学3年级的学生教我们1年级的学生,你可以想一下在那种环境下,考不上大学很正常。我们家那个时候很穷,我们三姊妹读完初中就没有钱交学费,大家都出去打工,我出去待了6年。”
  尔车:北京、广州、昆明、东北都去过。东北待的时间最长,东北待了2年。
  记者:在那做什么?
  尔车:刚开始什么都做不了,去劳务市场,语言跟他们不同,连四川话都讲不好,别说是东北话了。我当时看到很多人在劳务市场比个手不知道干什么,我也比个手,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看手上有没有茧,挑工人的。东北这2年是我最艰苦的,但也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
  记者:为什么?
  尔车:因为经历了最难的时候,以后你遇见再难的事情,你都觉得很轻松。
  尔车做过搬运工,又做了勤杂工、洗碗工、帮厨乃至主厨,后来在成都的古玩市场里做管理。2005年,他觉得自己有底气回到泸沽湖了。接下来10年在泸沽湖开民宿的日子,他没挣到什么钱,却认识了许多人。
  尔车说:“我听得最多的就是‘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其实回来的人是非常少的,但是每一次都要全身心去付出,因为这是我对友谊的态度。想起很多往事,当你真心付出了,有些人还是会回来的,虽然是特别少,但很欣慰。”
  家中的独子、两个妹妹的哥哥、从小被一群孩子认定的“大哥”、泸沽湖镇土生土长的孩子……这些身份被赋予的意义,让尔车和泸沽湖之间,彼此选择。
  记者:摄影是你以前的一个爱好吗?
  尔车:对,开客栈的时候认识了很多摄影家,他们把我培养出来的。
  尔车干摄影,不相信科班,他相信生活的磨砺,相信努力和诚意。他用人的原则里,没有“专业”,只有“正能量”。
  尔车说:“我做这个服务行业是想带动本地的年轻人,我现在的团队全是我徒弟,全是我一手教出来的。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统一标准,就是有‘正能量’,想把泸沽湖宣传出去。”
  有的徒弟,天分呼之欲出,尔车遇见他,是互相成全、是双倍的幸运。
  尔车说:“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人,我发现他的照片虽然是用很差的手机拍的,但是有构图,是很用心拍出来的照片,我说你有没有想试一下当摄影师?他说他想,但是他不敢。我说我给你一个旧的单反,你先试一下,你觉得可以学,我再系统教你。结果还挺好的,我们就把他培养成摄影师了,现在成了我们摄影团队里面很厉害的角色。”
  也有的人,眼看走上歧途,这是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成全。
  尔车说:“还有一个兄弟,他是以前喜欢打麻将、赌博。有一天我说你要不试一下,学学摄影,也许你的价值会更高一点,就这样把他拉回来了,他现在也是很好的摄影师。”
  11名年轻人,安身于尔车的公司。这个数字不算大,却是尔车对家乡的一腔全力。其实,跟着尔车干之前,大家各自的家里都会有一些营生,办客栈、搞酒店、开饭馆、种植盐源苹果……不做摄影师,他们仍能找到温饱之道,但有营生不一定有技能。团队摄影师之一抓哥觉得,这两年的自己,终于有了一技之长。
  抓哥说:“我们这帮人都是他集中起来的,一直都是他教会我们做什么事情,包括现在带客人也好、拍照也好,如何评价他,反正就一个字:‘好’。他不是我们老板,只是我们哥哥而已。”
  尔车有不轻易说出口的宏愿,小伙伴们有了然于胸的踏实。曾经心在远方的阿布,发现世界就在家门口。
  阿布:泸沽湖这边旅游,开发各方面很不错。
  记者:离家近对吧?
  阿布:对,而且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差,想玩就玩,想拍照就拍照。
  生长在大家庭的尔车,从小就乐见别人的成功。他带着阿布、抓哥,不单因为自己的公司做大了,他更希望的是,有一天,阿布、抓哥们,能成就属于自己的天地。
  尔车:成功的有好几个人,我们有一个摄影师叫吉哥,他也是我的大徒弟,现在很厉害,开始开自己的工作室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记者:你看你这些徒弟都最后离开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尔车:这就是我的本意,真的,我们这个地方摄影师越多越好,这个地方摄影的团队越多越好,多到大家到泸沽湖就是为了拍照而来,就太好了,那我们这个地方就永远都不会缺客户。
  《写给20年后的自己》
  20年后,我的这些晚辈们基本上已经成人了,对吧?那个时候他们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他们能肩负起这个家族我现在肩负的很多东西。我可以骑个哈雷车,然后骑到哪儿走哪儿,完成一些个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