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柳州9月27日消息(记者邓君洋 张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广西全区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几年来,当地“以一个龙头景区,带动一片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引导贫困群众走“以旅富民”的新路子,贫困发生率已由2015年底的28.53%降至目前的1.63%。中国之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特别报道27日推出:《芦笙起、踩堂舞 高山流水我新家》。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梦呜苗寨一个寻常的初秋傍晚,近处,清越的芦笙伴着头戴银饰、盛装打扮的苗妹们的踩堂舞;远处,高山流水下,吊脚楼里柴火正旺、油茶飘香。

  踩堂舞、打油茶,梦呜苗寨这套深具特色的迎客流程,已经重复了无数遍。对于游客,这里是融水双龙沟景区的一部分;而对苗寨的400多名贫困户,这是命运的转折。2018年建成以来,景区采取“旅游+合作社+演员+农民”的扶贫模式,让贫困户承担景区演出、田园管理工作,“脱贫”二字,来得突然,又理所当然。

  “男人吹芦笙,是一种对女人示爱的方式,女人跳舞。像去年的三月三、五一,我记得游客最多的一天是1.2万人。”男吹女跳,这正是曾经的贫困户潘杰辉和妻子潘英花如今在景区承担的工作。

  潘英花平时和丈夫一起参加节目表演,也参与园区管理工作,甚至还在园区附近种菜、养猪。他们的家,同时也是对外营业的餐馆。

  苗寨几百口人,都是易地扶贫搬迁而来。潘杰辉来得早,业务也过硬,已经是表演队伍的领队。2018年3月,他鼓起勇气走出融水县杆洞乡锦洞村时,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还在忐忑地观望。

  “我是很乐意的,我的队员们是我动员过来的,刚开始他们确实有一点心理顾虑,想来,又怕万一到这里稳定不下来,又要回去谷子。现在已经习惯了,他们都很开心。我们两个人的收入每个月有五六千,一年也有六万元。”潘杰辉告诉记者。

  “搬出来”需要决心勇气,“稳得住”需要用心用力。融水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卫军介绍,在梦呜苗寨,除了演员、管理员等固定岗位,其民族特色街区还有民宿13家、商铺21家,主要经营民族手工艺品、特色餐饮、芦笙制作体验、银饰制作等,解决就业人数4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人,人均月工资2700元。

  周卫军说:“这些贫困农户,搬到我们景区来,跟景区共享(收益),就是我们现在全域旅游提倡的共享。有文化的景区,也是最亮丽、最有生命力的景区,所以我们就在所有的景区植入文化,老百姓的传承就在市场中展现出了价值。“

  易地扶贫搬迁、创新旅游扶贫,梦呜苗寨是整个融水县的缩影。2016年以来,融水全县通过旅游脱贫人数近3万人,占全县脱贫人数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截至去年底,融水县的四个县城易地扶贫搬迁户共3175户,实现“一户一人就业”3116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不仅是融水为游客描绘的苗家生活画卷,更是脱贫路上的行路者们,一路看得见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