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什么才是撬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杠杆?如何更好促进国内循环?要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力点又在哪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系列“权威访谈”,9月23日推出,专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

  江小涓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社会经济增长就要依靠内需带动。江小涓表示:“我们现在在全球来讲,从经济的增量,从贸易的增量,我们都已经是贡献最大的。其实我们国内的经济发展比较好,我们大量进口商品,我们对外投资带出技术。这么大的经济体,和开放初期相比,靠国际市场带动,现在是带不动的,所以既是我们未来的战略谋划,其实也是一个现实的状况。所以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是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双循环能够有更好的一个基础。”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国内消费市场依然处于恢复期,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一定制约。在江小涓看来,打通国内循环的关键是要以质量为核心,把国内强大市场潜力释放出来。江小涓认为:“我们还是要加快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让供给侧更有效率、更快迭代,能够迅速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另外我们现在还是有一些痛点堵点,我们还有一些‘卡脖子’的问题,我们要加快国内的各方面的创新,能够尽快的让堵点畅通起来。另外我们要加快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疫情期间,产业链断裂成为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配件没有来源、产品没有去处,复工不能复产,少数环节的断裂就会导致整个产业的停滞。江小涓介绍,在传统制造业,数字技术已经推动了从产业链到产业网链的转变。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或将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江小涓说:“我举一个例子,北京像这种连锁的早餐店,你进去以后已经不需要拿上餐,然后去排队去交款,每一个餐的外包装上都有二维码,你可以把餐拿上,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去扫码付款就可以了,它很多创新是靠数字技术的。所以我觉得,疫情中三者结合,防疫、恢复生产、扩大消费,都是数字技术在做基础,其实也是未来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比疫情带来的冲击,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似乎为下半年中国的经济带来更大不确定性。不少学者认为,国内依靠加工贸易过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江小涓认为,从长期来看,反倒能够倒逼国内企业加强创新能力。江小涓表示:“我们怎么能够把我们的产业链、创新链维护好,让大家在中间都获利,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2000年的时候,全球跨国公司的创新链中间的海外部分,我们只占3%,现在我们已经在跨国公司全球创新链中间占了20%多,发展它是持续的。”

  江小涓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而是要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通过融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让中国经济在开放中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