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20救护车呼啸而来,急救人员冲下车,却找不到病人,也联系不上报警者。这一幕近日在南京急救中心反复上演,据统计,救护车一天空跑的最高纪录是124次。

  “120”急救电话一直被称作“生命热线”,挤占有限的急救资源直接威胁到其他急需救治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对于恶意滋扰者,该如何追责?当我们需要帮助时,按下120三个键之前,要先确认哪些事呢?为此,总台央广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医师协会。

  南京市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国立生介绍,仅7月22日一天,南京市急救中心共出车521次,其中救护车空跑高达124次,空跑次数刷新了纪录,仅鼓楼分站就“空跑”了10次,主要是醉酒的占了9次。因急救资源有限,加上浪费严重,造成当天还有103例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无车可用或延迟用车。

  国立生表示:“一些轻微伤、外伤、肚子痛及普通感冒等求助的空跑率为最高,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呕吐、五官科疾病及其他外伤等。空跑的原因,多数情况下是病人或其家人中途退车、救护车到现场未见病人或联系不到报警人。此外,还有一些错误报警、重复报警等。”

  目前,南京市急救中心共有45个急救分站,71个急救点。但在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和雨花台区等人口密集地,急救站点仍有缺失。《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明确,对“120”呼救电话谎报呼救信息、恶意呼叫、骚扰和阻碍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急救车通行,情节严重的,由相关部门认定后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南京市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国立生提醒:“市民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以后,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好转或者自行到医院的情况,一定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取消任务,方便急救人员执行下一趟任务。”

  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全国各地都存在120救护车出车过程中,遇到找不到患者或患者自行到医院就医的情况,但是这样的比例不到20%。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表示,“120”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对于恶意拨打的人应该追责,建议采用失信联合惩戒来处罚。邓利强说:“这种恶意使用应该被界定,一般的情形是打完了电话以后人不在,基本上列为恶意,但是完全有这么一种可能,当他打完‘120’以后,突然前面出租车来了,也应该给他申诉、申辩的机会。”

  邓利强同时表示,除了恶意拨打“120”之外,对于不当使用或者轻微失当使用的患者应该保持宽容。同样是肚子疼,不同人对疼痛的感知和反应也会有所不同。他呼吁:“拨打‘120’不要首先想到每一次使用都是恰当的,要严格定义为这是妥当的。当它被不当使用的时候,要判断是恶意的不当使用还是小题大做。我们在社会中可以见到一种情形,有些人对于疼痛的反应很强烈,而这种个性我们没有办法教会他这种情形不需要大惊小怪,只是可能有些反映过度,所以‘120’对于公众的使用应该有一定的容忍度。”

  “120”作为生命热线,那么哪些人哪些情况,应该拨打“120”呢?邓利强提示:“第一,当你觉得需要帮助,用你自己的人力资源,在你到医疗机构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保证生命安全,没有办法保持救治的时候。第二,确实是一种急救的情形。第三,你需要医疗资源,但是其他的运输车辆没有办法保证的时候向‘120’求助,也是可以理解的。除此之外,如果有可能还是自己到医院,因为‘120’是我们的生命通道,保持生命通道的顺畅,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是一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