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3年年底,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提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开业4年多来,亚投行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在国际上展示了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崭新形象。

  28日举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专家学者认为,亚投行应成为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融入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的重要载体。

  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正式开业。4年多来,亚投行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实现良好开局,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今天的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积极评价亚投行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成威认为:“亚投行的成员从主要集中于亚洲扩展到遍布全球,在成员数量上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的业务运营成效和发展前景受到了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可以说,亚投行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主席的‘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提议。”

  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展示了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崭新形象。对于习近平主席致辞中对于亚投行的一系列评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分析:“亚投行是一个地区银行,但是现在102个成员里包含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所有地区,这可能是在所有开发行当中最全面的,五湖四海大家都坐在了一起,这就是第一个成果;还有一个成果就是亚投行一直秉持国际化的标准,它做到了专业化,执行的是新的治理模式和新的方式,可以说在全球治理中是一个样板。”

  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李成威分析:“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等情况,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如此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必须通过治理的创新为全球和地区经济注入确定性。按此理解,亚投行的功能除了继续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区域合作等以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亚投行是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融入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主席指出,各成员要聚焦共同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创造最佳实践、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和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陈凤英分析,这四点建议充分体现了在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通过亚投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途径。对于其中“创造最佳实践”,陈凤英认为:“所有的机构都在实践自己的目标,但都在实行他们本地区的需求,但亚投行可能要‘超脱’一些,因为亚投行的成员遍及全球,亚投行又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下建立起来的,是最年轻的。所以我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这里提出一个‘最佳实践’,实际上最佳实践也是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个探索性的新平台。”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始终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中国将继续同各成员一道支持亚投行、办好亚投行,为国际社会应对风险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李成威认为,中国对亚投行的支持和重视,展示了中国维护国际正义和保护人类自身发展的坚定决心。“在这一个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科技和社会在以更快的速度变化,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加剧。面对这种情况,人类社会应该更加紧密地加强团结与合作。但也要看到,一段时期一些国家逆潮流行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亚投行的支持和重视,展示了中国维护国际正义和保护人类自身发展的坚定决心。相信有更多的国家、国际组织认识和认同中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