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每年高考,各地作文题目总会引发大家的热议。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作文题目一共11道。有的作文题目紧跟社会生活,比如新高考Ⅰ卷作文主题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全国Ⅱ卷作文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和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也有作文带有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像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上海卷作文“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今年的语文试题到底算不算难?作文题目算不算有亮点?今年的语文命题跟往年相比,又有哪些特点?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地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在山东使用的新高考Ⅰ卷中,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和价值选择。

  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和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张志勇介绍,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张志勇说:“每一代学生都有各自成长的时代环境。今年语文试题命制的一个巨大考验,就是怎么样让这一届高中生在他们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打下一个深刻的印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孩子们对他们的人生价值、使命担当(的认识),以及怎么样留下烙印,能够体现在语文考试当中,体现出我们对立德树人的考核,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由高中进入大学学习,学生必须具备高质量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上海卷作文“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导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宁认为,今年的高考语文相比往年,更加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王宁说:“大家都认为语文课考感性的内容比较多,以前这叫偏文学化,在语文课里面体现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不足,我认为这个是我们中国的孩子素养里面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次高考语文题目的理性程度比较高,你要用逻辑思维去推论、去概括,从现象到本质,给了你各种各样的知识,你怎么样把它概括的定义答出来,这些都是提升理性思维的。”

  今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新高考改革首次落地,教育部考试中心也首次命制了新高考Ⅰ卷、Ⅱ卷。张志勇认为,新高考试卷既考虑到了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了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张志勇表示:“语文命题的改革、高考试题的命制实际上是对高考改革的一个检验。这个检验体现在这次高考本身怎么样平稳地实现新老高考的对接。从我们这一次语文命题来讲,从试卷结构的相对稳定,到它在疫情之下难度适当的平稳和有序,包括我们选择的所有语文试题中的情境材料,在选材上、情景的创设上和个人语文生活的结合上,我觉得都实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新高考和老高考的平稳过渡。用高考试题来检验我们的高考改革,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今年的高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进行,试卷内容如何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如何让考生以平静和积极的心态作答,也是今年高考命题的时代性特点。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谢维和认为,今年的语文试卷结构稳定,符合学生对试题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

  谢维和表示:“我觉得高考是一门科学,首先要遵循的是教育的规律,它要实现教育的目的。教育要帮助我们的学生去认识自然界、认识这个社会,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通过这样的一些认识去认识他自己。这是教育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但也是最重要的。能够通过高考把这样的一个教育本质体现出来,这无疑是我们高考改革或者我们高考本身水平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