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杨静 张毛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2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日子,“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中国之声、央视新闻联合推出“七一”特别节目《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同框互动,诠释新冠疫情阻击战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改、使命如磐。

  金银潭医院,武汉疫情阻击战的“风暴之眼”,这里曾是张定宇和童朝晖并肩战“疫”的战场,这里也是张文宏送战友出征的目的地。作为金银潭医院的院长,现在张定宇脸上的笑容多了,因为他们拿下了核酸阳性“清零”的胜利。张定宇说:“这段时间工作非常充实,新冠肺炎疫情扫尾。到现在为止,我们医院甚至整个武汉核酸阳性者都没有了,也包括那些在看其他疾病时查出来的一些核酸阳性者,也全部没有了。”

  武汉的江汉路已经恢复了日常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但张定宇说,在武汉疫情趋于缓和的现在,他和防疫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放松。他说:“我们也观察了一下在人群密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有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大家整体的防控意识还是非常强的,按照国家卫健委的公民佩戴口罩的指南在实行。大家随身都揣着一个口罩,人多的时候都会拿出来戴上,估计这就是以后生活的常态。到现在为止,我们根本没有松劲,社区和医院,还有社会防控的这根弦绷得还很紧。作为医院这块,每个医院的发热门诊都在加强防控,为秋冬季疫情防控做准备。现在医院只拿出一半的力量收治其他的传染病人,腾出一半空间应对秋冬季的工作,演练、督查、反复督导,为后期的工作做准备。”

  现在,张定宇还习惯了日常关注曾经的“战友”——童朝晖的每一步足迹。

  从1月18日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赴武汉打响和新冠病毒的“遭遇战”至今,童朝晖从未止步,保武汉、援东北、再战北京,哪里疫情最吃紧,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直到今天,他仍住在北京地坛医院外的酒店,每天出入重症病房,全力救治每一个患者。

  作为曾经抗击SARS的“老兵”,童朝晖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来自各方不懈的努力。“我记得当时金银潭医院氧气不够,因为病人多,需要吸氧和上呼吸机。当时我们就找定宇院长,我说‘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些重病病人都很难救治成功,这是最关键的’。定宇院长就想办法,安排工人送氧气瓶到5、6、7层,也是通过多方协调解决氧气供氧问题。在武汉的日子尽管很艰辛,也很艰难,但是有这么多同行、同事、战友一起战斗,苦中有乐。”

  作为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华山医院感染科已经干了24年。熟悉传染疾病防控的流程和要点,让他不但可以带领团队制定方案,抗击疫情,还能给大众开展科普,带来专业的防护知识,增添信心。早在1月23日,他就送出了医院里第一支医疗援助队。张文宏说:“1月23日那天晚上,那天的天气非常冷,武汉应该是在下雪,我们第一批队伍就去了金银潭。当时在火车站送行,我非常感动,去的这些人中有一些是90后,我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大,这批年轻的同志真的非常了不起。”

  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有人担忧,北京遭遇了疫情的“反扑”,意味着第二轮疫情可能无法避免。对此,张文宏说:“在北京疫情刚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说,目前北京防控的能力我们是有信心的。因为什么?北京整体的防控策略走的是精准防控路线,可以把所有的病例追踪得非常到位,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病例的追踪完成得非常好。我看到这个逐级下降的疫情,传播途径都是非常清晰的,到达最高峰以后,基本上两到三周以内疫情可能就会好转。这一次疫情管控对全国的示范作用是非常好的,也就是说将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会跟疫情同在,但是要有非常坚强有力的防疫队伍、疾控队伍、医生队伍,我相信可以保障我们新常态的生活。”

  目前,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确诊第一人仍在地坛医院进行治疗,而他已经从童朝晖主管的重症病房转出,病情稳定。童朝晖说:“目前他已经从重症病房ICU转到普通病房去了,在ICU治疗后病情很稳定,转到普通病房我也去看过他两次,如果核酸转阴了,近期应该是可以出院的。我到地坛医院是6月18日,现在两个礼拜了,应该说这里重症、危重症病人控制得还是不错的,还有三位病人上呼吸机,我们争取能够把呼吸机撤下来。”

  童朝晖也强调,北京此轮疫情并非是公众担忧的第二波疫情来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北京百姓有望很快恢复常态生活。童朝晖说:“它是一些散发的情况,是局部反弹的情况,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疫情能够很快得到控制。我觉得北京应该能够很快恢复到一个常态的情况。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各个医院,还是旅游业、餐饮业,应该也能尽快恢复到常态生活。”

  2020年高考近在眼前,考生身体不适如何处理?是否需要提前做核酸检测?哪些准备更为必要?针对公众关心的话题,张定宇给出建议:“做个核酸检测备用一下也没什么不可。本身就是一个低风险区,就算咳嗽一下,也会有医生在现场做一些判断。包括武汉考场也有医生进行值守,他会为你做判断,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是不是需要在什么地方隔离去考试。如果确实有这种情况,会启动备用考场。”

  对于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年轻人,童朝晖也给出了自己的寄语。他说:“今年的高考是一个特殊时期,我希望参加高考的后浪们,一定要超过前浪,比前浪做得更好,为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

  今天(7月1日),我们迎来了党的九十九岁华诞,三位老党员也重温入党经历,回顾当年入党申请书中一笔一划写就的青春梦想。

  1985年,大学二年级的童朝晖写下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如果没有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国家不会像今天繁荣昌盛。广大劳苦民众不会过上像今天一样的幸福生活,更不会有我的今天”,35年后,重温写下这一字一句的瞬间,他初心不改。

  童朝晖说:“1985年写的这一段话,拿到现在来看,也是符合现在我们国家整体的一个发展形势。在这次疫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全国的医疗资源、医务人员、各种设备支援武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强大领导和调动能力。我们的这些策略、政策实际上也体现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张定宇则是在2003年参与SARS防控工作后入党的。他说,坚定“跟党走”的信念,让他感觉在平凡和寂寞面前也变得幸福而充实。张定宇说:“当时我在武汉市第四医院一个分院做负责人,也在那块搭建了一个SARS防控环境。在2003年,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发展我为中共预备党员,当时也很激动,我记得党委书记单独给我举办的入党宣誓仪式,我非常珍视这份记忆,加入了党组织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果断,无论什么事情,我能够带领我们的同志一起冲上去,一起能做点事情。”

  “党员要上前线,现在就是前线”,“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些话让说“金句”的张文宏火了。而在他自己看来,老百姓认可这些话,因为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永远践行的责任。写于1997年的入党申请书书写着张文宏的担当,他曾写道:“作为一名卫生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到党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全心全意地为中国的卫生事业、为中国12亿人口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张文宏说:“我觉得大家不要把共产党员看得过于高大上,就是身边一件平常的事,在有事的时候成为一个责任,你不能走。在这个疫情以后,在所有医者生涯中,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个常态,共产党员都是这种表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张定宇说,虽然时间飞逝,虽然容颜改变,但只要心中的信念不改,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张定宇说:“这些年,有变的有不变的,不变的是对事业的追求,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以及担当。我仅仅在这次疫情中做了一些分内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重。(信念)驱使你去做这些事情,带着团队我们一起冲上去,这是在我们心里面一个永远不变的信念。”

  他们也希望,这份信念也能传递更多年轻人。张文宏说:“年轻人茁壮成长,仿佛看到几十年前的自己,我就在想,年轻的朋友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只要你心怀热爱,就不会有所遗憾,无论你将来从事的是哪一份职业,我相信只要你凭着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尊重及热爱,你一定会给我们的国家、给这个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