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洪水来势汹汹,汛情牵动人心。近期,南方已经遭遇多轮暴雨侵袭,多地发生超历史洪水、超警洪水。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防汛也进入关键阶段。与往年相比,今年汛情有怎样的特点?防汛还要注意哪些薄弱环节?

  “今年的气候年景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有可能发生大洪水,或者一个流域或者几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早在今年3月,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田以堂就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今年水文年景的判断。

  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已经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的轮番袭击。江南区梅雨于6月1日正式开始,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7天。6月20日以来,西南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降大到暴雨,重庆、四川、贵州等12省(区、市)5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1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条中小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其中,重庆綦江发生超过1998年的最大洪峰。截至29日,仍有17条河流及太湖水位处于超警状态。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介绍,今年汛情呈现四大特点:强降水过程多、超警河流多、洪水发生集中、江河水位偏高。刘志雨说:“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事件偏多,区域性暴雨洪涝重于常年,涝重于旱。对洪水的预测,我们预计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西江、海河部分水系,松花江、辽河等地区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黄河上中游、太湖、淮河等地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应该说防汛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截至目前,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长江流域的乌江、黄河上游、太湖等已经形成2020年第1号洪水。据气象预测,6月底前,主雨带位于西南东部、华南西北部、江南北部和西部、江淮和黄淮南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月上旬,主雨带位于黄淮、江淮等地,降雨量也较常年同期偏多。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逐步形成较完备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但当前防汛还存在一些难点。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介绍,中小河流洪水发生快、涨势猛,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且防洪标准相对较低、监测预报能力不足,防御难度大。此外,目前我国病险水库数量多,蓄滞洪区启用难;部分基层干部群众防洪意识不强、抗洪抢险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水情监测预报是防汛的“耳目”。刘志雨介绍,目前,我国洪水预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他说:“目前,收集全国11万处站点的实时信息,大概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制作或发布全国大概930条河流2300个站点的预报,也差不多2个小时,所以预报的站点大大地扩大了,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防汛要靠水利工程。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指出,去年洪水造成了很多工程水毁,去年汛后就开始部署水毁工程修复。目前,水毁修复工作绝大部分已完成。叶建春说:“在财政部支持下,今年安排4.9亿元,支持补助地方开展水毁修复等工作。现在的情况看,去年水毁修复项目9.96万处,南方基本都修复了,全国总体完成了99.2%。湖北的水毁工程基本都修复了。由于各种影响,也包括疫情的影响,有极个别的地方还没有修好,我们要求地方落实度汛措施。”

  今年,本就防汛任务重的湖北加上疫情影响,任务更重。这几天,湖北省内部分地区出现连续强降雨,不少湖库水位超限,一些城区积涝严重。叶建春表示,针对湖北防汛,水利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发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的优势作用。叶建春说:“首先加快水毁工程修复进度,其次他们自己也对今年防汛需要处理的隐患进行检查整改。接下来,对湖北可能经历的降雨过程都会很有针对性的、很细致的帮助指导,发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的优势提供更多支持,帮助他们战胜今年洪涝灾害。总之,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会特别关注湖北防汛工作,希望经过各方面努力,湖北不要在防汛方面出现问题,不要让湖北人民在汛期再受苦。”

  近期,水利部已督查暗访了1390多座小型水库,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对大中型水库,强化“线上线下”监管,严禁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依法科学精细开展防洪调度运用。叶建春强调:“从长远来说,我们还是要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提升防御能力,同时克服疫情的影响,尽快让水利工程建设复工复产,制定相应的制度并监督执行,包括派大量的暗访督查组,在2018年、2019年的基础上,今年还要督查6500座小型水库和1000座大中型水库,目的就是通过这些监管手段,让这些工程发挥应有的作用,要让整个水利队伍能够更好地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