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20年6月26日是第33个国际禁毒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了《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万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万名,缴获各类毒品超过65吨。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毒品滥用形势继续好转,现有吸毒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规模性制毒活动大幅萎缩。但新类型毒品也在增多,例如,向学生兜售的“聪明药”,伪装成奶茶、巧克力形态的毒品,品种五花八门,识别查处更难。此外,为规避公安机关查处,吸毒方式也越来越隐蔽,排查发现难。面对新问题,我们有什么对策?

  在国际禁毒日前夕,湖南长沙开展了一场集中宣传活动,现场展示了缴获的180多公斤毒品,其中有不少是新式毒品。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禁毒大队民警尚天介绍:“这叫芬太尼,是最新型的一种毒品,它的毒性麻醉效果是海洛因的80倍,所以说大家看这很小的药丸,它的毒性是非常大的。”

  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目前我国已列管431种毒品和整类芬太尼类物质,但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例如,向学生兜售的“聪明药”以及逐渐蔓延的“0号胶囊”等色胺类物质,品种五花八门。有的变换包装,伪装成食品,变成奶茶、巧克力形态的毒品,花样不断翻新。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毒品检验鉴定中心主任张旭东介绍:“新型毒品主要有两种趋势,一类就是它确实在化学上是一种新型毒品,像现在的‘卡哇’等;还有一类就是把一些常见的毒品伪装到新的形式里面,像饮料、奶茶,还有电子烟里面。提醒广大青年朋友,对于这些陌生人给的或者一些不明来历的饮料、电子烟,还是尽量远离。”

  报告显示,在214.8万名现有吸毒人员中,滥用冰毒人员118.6万名,超过一半,冰毒仍然是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而且,为规避公安机关查处,吸毒活动隐蔽性、私密性特点增强,公共娱乐场所吸毒活动有所减少,选择在宾馆、出租屋、私人会所或私家车等隐蔽处所吸毒明显增多;一些吸毒人员从线下转为线上,利用网络社交软件建立“毒友群”,警方排查发现难度增大。

  在制毒方面,去年全年共破获制毒犯罪案件290起,缴获冰毒、氯胺酮等主要毒品2.7吨,规模性制毒活动减少。但制毒活动也出现了新变化,呈现规模小型化、分布零散化、工艺简单化的特点,有的在家庭作坊、小型货车内流动制毒。江西省人民检察院二级高级检察官董芳兴介绍,梳理近年来办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发现制毒犯罪隐蔽性增强,毒品犯罪手段持续翻新。他表示:“由于江西省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制造毒品犯罪在江西较多,制毒窝点逐步向偏远地区的山落、废弃的养殖场转移,并且利用互联网传播制毒技术、销售设备和原料,制毒犯罪的隐蔽性明显增强。”

  报告强调,全国现有滥用冰毒人员118.6万名,市场需求规模依然很大,冰毒成瘾性强、戒断难度大,毒品消费“刚需”依然存在,国内制毒活动存在反弹风险。

  与此同时,物流寄递渠道贩毒和网络贩毒活动突出,去年全年共破获网络涉毒案件近7千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万多名,缴获毒品2.9吨。报告显示,通过寄递渠道运送毒品的网络贩毒模式追踪查控难度大。董芳兴介绍:“毒品犯罪人员经常采用‘少量、多次、流动’的手段从事毒品犯罪交易活动,贩毒活动的网络化手段增多,利用网络交易,利用虚假的身份信息邮寄毒品,并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匿名支付毒资,交易趋于复杂化和隐蔽化。”

  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毒品问题继续呈恶化态势,“金三角”地区在向我渗透海洛因、冰毒片剂的同时,冰毒晶体及氯胺酮输入量急剧上升,占据我国毒品市场主导地位,大麻、可卡因等毒品向我国渗透也在不断增多。报告明确,今年,我国禁毒部门将全力开展“净边2020”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