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6月1日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最高检首次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5年的办案数据显示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在连续多年下降趋于平稳后有所回升,提示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上升态势,如何应对?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接受总台央广记者的专访,进行了回应。

  最高检《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严重犯罪35414人,2019年下降到18172人,降幅达48.69%。比如,受理审查起诉涉嫌故意杀人罪未成年人由2014年的733人降到2019年的408人,下降44.34%。史卫忠分析:“对近年来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情况分析显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形势趋稳向好,未成年人涉嫌严重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14至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步减少,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整体平稳。”

  自2017年将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纳入统计范围以来,2019年批捕1667人,同比下降40.14%,提起公诉2914人,同比下降36.51%,反映安全校园、法治校园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稳中有变,好中有忧。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所回升,未成年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犯罪人数上升。史卫忠分析:“流动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本来2018年降到了58.53%,2019年又上升到64.48%,反映出加强流动涉罪未成年人管理、帮教工作非常重要和迫切。”

  《白皮书》显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不容乐观。自2017年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纳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统计以来,截至2019年12月,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21358人,提起公诉161119人。居前六位的分别是强奸、寻衅滋事、猥亵儿童、抢劫、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六类犯罪占提起公诉总人数的62.22%,全部为暴力性质犯罪。成年人拉拢、诱迫未成年人参与黑恶犯罪等问题相对突出。史卫忠表示:“检察机关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2019年批捕4.76万人,起诉6.29万人,较2017年分别上升40.76%和32.62%。”

  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始终关注未成年被害人。对于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检察机关依法督促犯罪嫌疑人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促进矛盾化解。同时,进一步加强保护救助工作。史卫忠介绍:“检察机关还联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引入司法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心理疏导、身体康复、生活安置、复学就业等多元救助,帮助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渡过难关。”

  《白皮书》显示,近年来,检察机关努力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延伸至刑事执行环节,把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保护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史卫忠表示:“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坚持少捕、慎诉、少监禁,为他们回归社会预留通道。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限制适用逮捕强制措施,加大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力度。”

  2014年至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累计超38万人,不诉率16.7%,高于普通刑事犯罪,其中附条件不起诉超3万人。史卫忠说:“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政策总体得到较好落实,未成年人犯罪不捕率、不起诉率、附条件不起诉率逐年上升,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刑罚的未成年人占6成以上。”

  史卫忠介绍,最高检工作规划已明确要探索建立包括临界预防、保护处分、家庭教育在内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坚持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相结合,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特点和教育矫治规律,结合涉案未成年人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教。

  2018年10月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针对校园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白皮书》显示,各地检察机关联合教育行政部门狠抓“一号检察建议”监督落实,对加强校园安全建设、预防校园性侵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最高检部署开展的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统一由未成年人检察部门集中办理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