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景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批凝结着深厚情谊的特殊抗疫物资,从江苏南京飞抵德国柏林。经过迅速转运,这批物资送往德国海德堡。捐赠物资清单上,受赠方一栏填写着“托马斯·拉贝”“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等。这个收件人是谁?一批定向寄给个人和机构的抗疫物资为何受到广泛关注?这个故事还要从83年前说起。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当下,一段时隔83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跨国情谊有了温暖延续。

  4月初,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通过央视新闻连线,讲述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医生托马斯·拉贝紧急向中国求助抗疫药品一事。吴恳说:“托马斯·拉贝目前是海德堡大学医院的大夫。他给我来信求援说,现在需要一种药品,除了救自己和家人,也想救患者,这个药品是中国生产的。”

  吴大使获悉后,按程序将情况反馈给国内,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很快就找到一家浙江的医药企业。该企业非常爽快,决定免费捐赠该批药品。如今这批药品已经送抵托马斯·拉贝手上。

  托马斯·拉贝的祖父约翰·拉贝先生在中国、在南京可谓妇孺皆知。他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曾与其他国际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拯救了20万中国人的生命,因此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吴恳介绍:“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约翰·拉贝当时召集了几个正直的国际人士,在南京市成立了一个安全区,在安全区收留了20多万中国人。他用建立的安全区挽救了我们同胞的生命。”

  多年后,身为“南京荣誉市民”的托马斯·拉贝将祖父所著《拉贝日记》南京卷原件捐出,续写着这座城市与其祖辈的友好情谊。如今,这位德国医生的求助信息传到南京。不管是药品,还是口罩、防护服,只要是托马斯·拉贝先生急需的抗疫物资,南京各界都在积极筹集。

  江苏某医药企业得知德方所需药品自己企业并未生产后,第一时间联系同行,辗转从上海一家药企购得600瓶相关药品并全部捐赠。按疗程所需药品计算,目前筹措的药物可用于1500人的治疗。

  除了药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也紧急行动,短时间内将620瓶指定药品、200套防护服、30000只口罩等筹措到位。除向拉贝先生及家人进行捐赠,南京市还向海德堡市政府、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捐赠了医疗物资。

  筹集所需物资、核实产品资质、完善各项手续……10多天来,南京市相关部门争分夺秒,要把南京人的这份心意尽快送达。在两地来往航班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们积极沟通,联系江苏赴德援助包机,打通了物流运输渠道。

  80多年前,拉贝先生在南京保护了无数生命,这座博爱之都与和平城市不会忘记这样的国际友人,这次南京人用自己的方式驰援拉贝后人,也让这段穿越世纪不曾褪色的情谊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