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4月6日消息(记者黎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武汉的疫情“战役”中,方舱医院被称为带来转折点的“生命方舟”,在之前的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没有先例。从2月3日提出建设,到陆续有14家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再加上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医护措施,这一“生命方舟”成为了决胜战“疫”的关键之举,也创造了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

  昨晚(5日),由方舱医院提出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发起的“方舱医院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在武汉中南建筑设计院举行。王辰院士和与会专家、方舱医院建设运营相关负责人共同复盘:“生命方舟”如何不负众望?

  方舱医院,即“方舱式可移动野战医院”。王辰院士说,这个名字其实最初来源于部队,因为在中文里听起来容易令人联想到“诺亚方舟”,给人以希望,所以广为流传。不过他更愿意称其为“方舱庇护医院”,因为在他看来,这更为准确,也体现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利用已有的大型建筑,比如会展中心、体育馆,迅速提供一些能够大量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要经过一系列‘特殊的安排’。”王辰说。

  一系列“特殊的安排”,源于今年2月初武汉“特殊的状态”。那时,随着疫情暴发,一度让武汉当地的医疗系统面临严重压力,定点医院床位不足,众多轻症患者不得不居家隔离和观察。王辰院士表示,如何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是当时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他说:“我们只能力求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床位。因为如果病人收不进来、收得慢,就会继续传染,病人病情就会加重。怎么办?于是想到了方舱医院这样一个办法。它的主要功能包括:隔离,分诊(医疗资源重新分布),提供基本医疗照护,对病人进行密切监测和迅速转诊,以及基本生活和社会交往功能。”

  正因为方舱医院具备这些功能,所以它必须“建得快、规模大、成本低”,这也是王辰院士和团队总结出的方舱医院的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快速建设,比如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用了29个小时建成开始收病人;第二,规模必须得大,否则解决不了问题,有了量变才能发生质变;第三,建设和运行成本得低,成本永远是个问题,所以成本要低。”王辰表示。

  经过争分夺秒的改建,短短10多天里,武汉三镇14家方舱医院,共开放床位1.3万多张,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多名。

  数据显示,从2月4日(第一家方舱医院启用之前)到2月22日18天的时间里,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的空床率从4%迅速上升到16%。自2月18日开始,也就是第一家方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的12天后,武汉市的确诊病例数量开始稳步下降。

  研讨会现场,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剑华介绍,作为方舱医院的主要改造设计方,中南建筑设计院医疗健康事业部总计牵头完成21个方舱医院的改造设计工作。她表示:“总得来讲,我们改造设计方舱医院的主要类型包括体育场馆类建筑改方舱、展览工业类建筑改方舱以及教育类建筑改方舱。在改造设计方舱医院过程中,我们把握了几个原则,第一,安全性,医护人员的安全至上;第二,实用性,即低成本、快速建设;第三,全面性,包括给排水、供电、通风等方面都要进行综合考虑。”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因为湖北省90%以上的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都在武汉,所以,方舱医院的建设大大改善了不同病情患者的分布状况,提高了整体救治、护理效率。

  3月10日,运行35天的方舱医院全部休舱。谈及方舱医院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王辰院士总结道,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战略、预防院内感染和一定程度隐私保护措施。他解释说:“人力资源方面,现在回看,因为整个方舱的人力资源比较充分,所以配备的医生、护士能力比较强,(特殊情况下)还包括社区工作者、清洁工作者、警察等,经过培训后都能迅速上岗。(患者)进去之前流感抗原为阴性,把流感排除了才能进去;所有病人都戴口罩,起到隔离的作用;另外,在这么大的地方,还有一个‘三区两线’的安排,做到院感方面心理有数。在隐私方面,有条件的方舱可以隔多一些。”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我国已经开始援助意大利、伊朗、塞尔维亚等国家。作为国际合作的一部分,我国也已将方舱医院的相关政策、管理手册和临床指南翻译成疫情迅速增长国当地语言。此外,我国还向其他国家派遣了具有援建、运营方舱医院经验的专家,为当地政府提供咨询服务。王辰院士认为,通过纳入方舱医院,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提升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未来流行病和灾害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