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3月9日消息(记者周益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苏省人民医院派出204人的医护团队支援武汉市第一医院,接管重症监护病房,负责救治院内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江苏省人民医院自2006年开始应用ECMO技术,是国内外体外生命支持顶尖团队。去年一年完成的ECMO治疗总量在全国排名前十。

  此次江苏省人民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中,专门组建了ECMO医护团队。ECMO团队每个班六小时,需一刻不停地监测病人的体征,团队中有2名女医生、22名女护士,这些“铿锵玫瑰”如何与死神掰手腕?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驻地,援助武汉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乔莉正准备赶往武汉市第一医院,一位危重症病人的病情不稳定,需要她去做气管切开手术的准备。她说:“这是在刀尖上跳舞,需要自己的胆大心细。在不穿防护服的条件下,我们是独立操作的,到了这边,穿上防护服再加上戴着防护面具或者护目镜,只能看到眼睛的正面,我的侧面、上面跟下面的视线全是受限的,这时候只能高度集中精力。”

  乔莉是“急诊科超人”,身上一股子镇定自若的气质,到目前为止,病区的三例气切手术都是由她完成的。乔莉说:“我要摸到他的血管或者气管,我的脸跟病人的面部都在一个平面上,凑得很近,距离大概10公分。相对而言,第一心理素质要过硬,第二技术要比较成熟,现场发挥不会失控,要能沉着冷静的。在我们医疗队的队员中,我是会这项技术的,而且我的年资也是比较高的,做这个是责无旁贷的。”

  乔莉的工作不止于此,她还是医疗队ECMO医护团队中的一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派出的204人中,有6名医生与36名护士被抽调组成ECMO医护团队。ECMO可代替心肺系统,临时支持生命延长,争取更多抢救时间。乔莉说:“ECMO相当于治疗新冠肺炎的最后一招了,在常规的有创通气的情况下都没有办法改善氧合指数的这一类病人,我们就把这个治疗用上去了。ECMO团队有4名男医生、2名女医生,护理团队基本上都是以女性居多。”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目前有2名病人使用ECMO救治,其中一名老年重症患者,由扬州医疗队转至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托管病区,3月3日晚间实施ECMO手术。手术前,医疗队“95后”护士金曼丽一人值守病房三个小时。金曼丽说:“三个小时我几乎没有坐下来,一直在他的房间里面,因为病人的病波动会比较大。我需要把他在这边的反应反馈给医生,进行药物调节的使用,备血、备皮,把皮肤准备好,保证他们来以后,能够很快地进行操作,上ECMO。”

  在乔莉等5名医护人员的协作努力下,ECMO手术成功,老人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但手术只是挽救生命的第一步,重症小组组长韩艺昨天(8日)刚刚结束了一个ECMO病房值班。她说,每个班六小时,需要一刻不停地关注病人的每一项生命体征。“ECMO的病人监护非常细致,跟普通病人完全不一样,各项指标的监测,包括出入量的控制,要精确到每一个小时,要出多少、入多少,病人生命体征时刻都在变化,我们要保证他的每一个体征。如果有问题,医生要及时处理,你必须把自己的工作充分仔细、认真地完成,因为这能提高他的抢救成功率。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代价也非常高。”

  一组ECMO的排班,需要有1位乔莉、韩艺这样的医生,还需要有2名护士配合。江苏省人民医院36人的ECMO护士团队中,有22名女性,李霞是其中一员。李霞说:“我主要负责护理这一块,包括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一套管道里面有500毫升血,如果你护理不当或者出现问题,500毫升血就损失掉了。所以风险比较大,需要专人护理。每天进行基础护理保证病人在机器维持肺功能的情况下,不出现一些并发症,口腔护理、翻身这些都是基础护理。”

  隔着层层防护,工作的细致程度不能打一点折扣。李霞说:“护理病人的时候,可以从眼睛看瞳孔,口腔、鼻腔因为他插了管子,我怕他口腔出血,从上到下的管道,我可以一个个慢慢地、一个不漏地弄下来,就怕病人出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汇报。这是平时工作中形成的习惯,可能女性比较细致一点。”

  使用ECMO的患者病房内,有两台空气净化器、一台呼吸机,再加上ECMO,这些机器的散热使得室温更高,稍微动一下就一身汗。相对于男性,无论是乔莉、韩艺还是李霞,都面临着更多体能上的挑战,但战场不分男女。韩艺说:“在工作上不应该有不一样。在体格上可能会有差别,耐力上、容易疲劳程度上,女生可能会弱一点,但是在工作状态中,你不可能说上班的时候就不行了,那时候都来不及找人顶你。因为你进仓需要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必须得撑下去。在工作状态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激素水平整体调动得非常高,比普通的状态要更精神百倍。”

  脱下口罩,她们会疲惫、会因为脸上被压出水泡而哭;穿上防护服,她们又立刻变成果敢英勇的白衣战士,是敢于与死神掰手腕的人。乔莉喜欢跟病人交流,很多危重症病人无法说话,她会握住病人的手,等待病人给她回应。乔莉说:“经常讲的一句话,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我们有一个气管插管的病人,他的神智还是清楚的,我说‘老陈,你握我的手’。他很有力地握了一下我的手,那时候心里面就特别想挽救他,就是只要你有机会,愿意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对于我们接管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和护士而言,有今天我才能有明天,有明天病人才能有后天。所以我们坚守的是病人的每时每刻,病人的生命就是这样子,几个小时、一天、两天、三天的才能被我们挽留住。对病人个体而言,是病人活下来了;于一个家庭而言,一个家庭完整了。我觉得我们是在跟死神掰手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