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2月27日消息(记者周益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据统计,武汉市有40多万重症慢病患者。疫情期间,不少患者的常用药、保命药一度接续困难。定点药店承受了很大压力,有的药店每天购药超过千人次,很多市民早上5点就开始排队买药。

  好消息是,武汉市医保局将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纳入医保支付,成为武汉第一个纳入医保支付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武汉市的医保重症(慢病)患者登录“互联网医院门户”微信公众号即可享受线上复诊、线上开方、医保在线结算以及药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那么,这一平台的运行情况如何呢?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不断增加重症慢病定点药房,缓解这部分群体的实际用药困难,从最初黄石路汉口大药房、航空路新特药大药房这两家重症慢病定点药房,增加到10家;24日与25日两天,分别新增10家及30家重症慢病定点药房。至此,提供相关药物购买的药店,增加至50家,其中,有16家药房开放了高血压、糖尿病、乙肝、丙肝、肝硬化、恶性肿瘤等10个重症服务病种的药品服务。

  但是对于社区及代购志愿者来说,线下购药依然是不小的压力。武昌区一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昨天(26日)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还是在代购,在药房里跟别人代购、代买。压力大,每天去代购的志愿者起码要去五六个小时,才能把药全部配齐带回来。”

  为进一步缓解重症慢病患者的实际困难,不少互联网企业也都在加紧建设线上药品供应系统。比如,京东健康旗下京东大药房上线了“湖北地区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平台”,通过点对点的电话和短信沟通,为求助者提供药品供应信息反馈。

  阿里健康则通过组织全国商家成立“驰援湖北找药联盟”,24小时寻找紧缺药品等方式,通过全国商家线上线下接力的方式,解决重症慢病患者用药问题。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工作人员曹颉介绍:“早上8:30到半夜12:00之间,用户可以在天猫淘宝搜索想要购买的药品,加入需求清单。随后上传用药人信息、病情信息、慢病过往诊疗记录,提交预定。接着在线的职业医生会进行复诊开方,如果信息或者病情有不清晰的地方,医生会打电话给患者进行确认,对于不符合互联网诊疗条件的,会拒绝开方。医生开完的药方会由职业药师进行处方审核,通过后安排药品的物流发货。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济南、合肥、南京、武汉十座城市已经开通了最快30分钟送达的药品配送服务。”

  相比于线上购药,武汉市医保局昨天将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纳入医保范围,更具象征意义,这意味着微医成为首个纳入医保支付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

  公开信息显示,微医的账号主体为挂号网,这家2014年注册于杭州的企业,主要包括“微医”“乌镇医疗”“常州移动医疗”等五个产品。

  此次纳入武汉门诊重症(慢性)疾病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院门户”微信公众号,或者直接扫码通过H5进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点击“问医生”,选择科室、实名注册、并填写相关病情后,与接诊医生进行网上问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处方及建议。这部分诊疗费用由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承担。

  互联网医院完成审方后,将处方信息推送至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定点零售药店,药店确认处方和配送地址,审核处方并核实参保人员信息,符合规定的医保部分由医保基金实现实时结算,并打印医保结算票据,生成参保人员个人自付费用付款码。参保人在完成自付费用的线上支付后,药房迅速审核并调配药物,安排物流配送。据知情人士透露,昨天已有患者通过这种形式购药成功,但数量不多,其中还有一些环节和问题需要完善。

  在业内人士看来,网上购药也可以医保报销是一项巨大突破。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被认为是国家主管部门首次明确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但是政策落地需要多方面考量,定价、监管、结算等都有待规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医院与医保系统对接,不仅得政策支持,还得有足够强大的技术保障。此次,微医的行动很快,但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与医保支付系统的对接,业界感到好奇。”昨天记者尝试联系微医方面,但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过去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医疗”不能实现医保支付,一直是互联网医疗业界的“心病”,如今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特事特办,是否会给今后的医保结算系统带来改变?微医系统能否承受得住几十万患者的支付及药品配送压力呢?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