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齐齐哈尔2月5日消息(记者冯志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黑龙江省拜泉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丘陵起伏,漫川漫岗,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2011年被列为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是黑龙江省三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在拜泉县民生村,郭景运等三名军转干部的到来让这个一穷二白的村子焕发了新生,他们带领村民在甜食玉米中发现商机,通过“扶贫小院”等产业,让全村的贫困户年收入都增长到5000元以上,实现了整村脱贫。《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今天(5日)推出《老郭的“小院经济学”》。

春节将至,郭景运给贫困户送去新春灯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冯志远 摄)

  早上6点多,宁静的民生村在鸡鸣中被唤醒了。刚吃过早饭,驻村第一书记郭景运就和记者一起来到老马家。老马全名马金团,今年68岁,一年多前,他还是个因病致贫的贫苦户。

记者和郭景运一起走访贫困户家(央广网发 拜泉县委宣传部提供)

  食用菌大棚打工,让老马得了利,但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让老马更踏实的,还是来自家里面那两亩大的小院子,这才是老马家稳定的“提款机”。

  记者:今年小院挣多少钱啊?

  老马:3100多块钱,光小院就挣了3000多块钱。我们掰完之后,合作社那边有一个加工厂,往那边一送人家就把钱直接打到我们账户上了。

  让老马尝到了甜头,郭景运有一套自己的“小院经济学”,他发现,农民家的院落,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灵活,但往往缺乏合理的规划。

贫困户家的小院长势喜人(央广网发 郭景运提供)

  老马家的小院在房子后身,一亩多地,隆冬时节,院子被雪覆盖,踩在雪上,依稀还能够看到一些“甜玉米”采摘后落在地里的茎杆。在工作队来之前,老马的小院子种过蔬菜,种过粮食,但是由于离县城太远,没有销路,最后只能烂在地里面喂鸡。

  记者:之前咱们都种点什么?

  老马:之前就种点苞米等,种完之后喂鸡、鸭、鹅了,也不赚钱,没想到今年挣了3000多块钱

  院子小,收益差,首先需要提高收益比。而生产甜玉米,利润率相对较高,市场前景广阔,在栽培技术上,甜玉米与普通玉米也差别不大。而种植甜玉米的人家亩均纯收益能够达到1000多元,高出普通玉米三倍还多。

  给农民们上一堂“小院经济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发展小菜园大部分人都是一把好手,而“搞起小院经济”大伙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老马说,一开始大家都十分抵触:“当时我也不想种,这玩意能剩下钱吗?有的人还说这玩意是糊弄人的,以前边上种点粘苞米再带上点豆角,煮着吃了,一点经济效益也没有。”

记者采访郭景运(央广网发 拜泉县委宣传部提供)

  如何控制成本?成为“小院经济”需要攻克的另一个难点。郭景运说,如何能让贫困户打消掉赔本的顾虑,成为了工作队需要破题的地方。“成本上的顾虑,种子180元每亩,化肥20元每亩,合起来200块钱,贫困户考虑秋天收不收,如果不收,两亩地400块钱就搭进去了,村里面考虑到减少顾虑,所以从种子到化肥村集体免费给提供。”

  免费给种给肥,基本做到了“旱涝保收”,但是让郭景运没有想到的是,后续的难题却接踵而至。

  郭景运:一开始种这个玉米的时候不太懂。

  孙海清:这个苞米从6月2日才开始种,要种甜玉米的时候,普通玉米已经出芽了,甜玉米干等也不来种子,大家伙就把家里面的普通苞米给种上了。

  和郭景运对话的是贫困户孙海清,他回忆说,一般玉米4月初就应该开始种了,但是甜玉米直到5月末还没有种上,那个时候他开始着急了,像村子里的大多数人一样跟着风就把以前的普通玉米给种上了。一开始,大伙没人愿意试种甜玉米,无法推广形成规模效益。“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才种苞米,东北6月份种苞米谁知道产量能不能上来,所以大家伙都不相信了,谁也没想到甜玉米六月份种,十月份都收了。”孙海清说。

  没人敢种可急坏了郭景运,订单签了,种子化肥都买了。如果不能收获,到时候只会“贫上加贫”,郭景运说,那时候特别着急上火,好好的脱贫产业咋就成了他们口中的“败家之举”。

  记者:也挺上火的,当时推不下去了?

  郭景运:很上火,我们自己通过各方面论证,作为小院经济,甜玉米确实不错,但是实际落实的时候,并不是说一呼百应,也都有顾虑,怕推不下去。

县里面带技术员来查看玉米长势(央广网发 郭景运提供)

  不敢种就找人现身说法,不会种就找技术人员指点,用“农户劝农户”的方式,忙活小半个月,三人终于将全村九成以上的贫困户说服了。“技术员来了之后,他们的顾虑就小了。我们还向之前别的村种过甜玉米的人请教经验,通过他们了解到几天能出苗、水怎么样,回来之后哪怕有些不懂的,农户之间相互介绍经验,农户说服农户,这样思想顾虑就越来越少了。”郭景运告诉记者。

贫困户们在操作机器收获甜玉米(央广网发 郭景运提供)

  随着问题的解决,小院经济也红火起来,郭景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年参与到小院经济的一共有240多户贫困户,除了因为天灾减产的十多户外,剩下的每户人家亩产纯收益均在1000元以上。

  民生村还和拜泉县内的一家“甜食玉米”加工企业签订了订单,企业照单全收,保证农民收益。尝到了甜头,贫困户孙海清希望能够扩大种植面积。得知村民的想法后,当天下午郭景运来到了民生村所属的长春镇,郭景运和镇长王海燕就能否扩大种植面积展开了讨论。

  郭景运:现在看他们想种的积极性更高了,收益高了,过完年,大地让种吗?

  王海燕:农户这块明年想种甜玉米,但是一家一块就不适合种植甜玉米,否则影响品质。像现在农户一家一条这个,中间再有其他玉米的话会影响品质。

  为了严把质量关,王镇长不同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而为了村里贫困户的效益,郭景运也不想放弃,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小院经济”继续发展,年后对种植面积再次进行精细的摸查。

  王海燕说:“小院经济这块今年主推还是甜玉米,因为第一能够保障订单,它能够正常运行,保证农户种了之后不受天灾影响的情况下,它的收成是百分之百受到保障的。”

  民生村去年整体脱了贫,郭景运“小院经济学”初显成效,心里美得就像嚼了一口香脆饱满的甜玉米,香醇清甜,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