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水2月1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王妍)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杨家沟村,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居住在这里的314户居民曾有156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好政策领路,扶贫干部帮扶,这些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这个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50%的西部山村,在2018年彻底摘了贫困帽。如今,这里产业兴旺,发展后劲儿十足。

  俗话说,“大寒小寒,杀猪过年”,养猪户杨军军家也不例外。《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今天(2月1日)推出《“猪倌儿”杨军军的“金疙瘩”》。

  刚拐到通往杨军军家的路口,记者迎面就碰到了他,路边用砖垒起的简易灶台炉火正旺,直径一米多的两口大锅滚着沸水,杨军军一边往灶膛里添柴火,一边向村道的尽头张望,听到摩托车的声音,他赶忙跃去猪笼边,从隔壁村专程请来的“老屠户”到了。

  杨军军:今年杀的猪多了吧,这怕是最大的吧。

  老屠户:最大的,这猪确实养得好。

  杨军军曾在外打工多年,微薄的收入只能让一家九口人勉强糊口,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5年,听说精准扶贫有好政策,杨军军回到老家,拿着精准扶贫贷款买来了小猪仔。从最开始的10头,壮大到现在118头,杨军军成了让村里人竖起大拇指夸赞的致富能手。

杨军军和隔壁村的“老屠户”一起烫猪刮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王妍 摄)

“老屠户”正在工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孟永辉 摄)

  烫猪、刮毛……各项工序按惯例依次完成。收拾了这头年猪,杨军军一家能过个“肥年”,去年,他养猪收入近十万元。杀猪的动静引来了不少乡邻,他们纷纷围着杨军军“拉呱”起来。

  杨军军说:“前几年生活都推不前,现在都好了,扶贫款拿了5万元,养了猪,现在比过去好多了。”

  日上三竿,顾不上吃午饭,杨军军快步向500米开外的猪圈走去,自打当起“猪倌儿”,他一日三趟得准点照料,推开猪圈的门,温度比自己家里还暖和,杨军军说,这里得一直保持23摄氏度,自己的“宝贝蛋儿”才能长得好。“这两个圈卖了四十头,这个圈里是十头,还有六十多头,预定了30个崽子还没拉回来,拉回来之后那两个圈就满了。”他告诉记者。

  听到杨军军的声音,猪仔们聚到门口,朝他直哼哼。杨军军拿起铲子和粪桶,利索地越过一个接一个高近1米的围栏,打扫起卫生来。

杨军军一入猪圈,猪仔们都凑过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王妍 摄)

  清理好圈舍、检查好火炉、加足了猪粮,杨军军抻了下腰,开始挨个搂过每头猪来认真检查。养猪这几年,杨军军不放过每个学习技术的机会,村上组织的技术培训班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平常空闲时,也常看如何养猪的直播,现在他自己也够得上半个专家了。“早上起来看毛色,有的时候看粪便,看它们有没有眼屎。”他说。

杨军军每天都要细细检查一遍自己的“金疙瘩”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王妍 摄)

  来人了。听到看门的大黄狗叫个不停,杨军军赶忙迎了出去。

  是杨家沟村的第一书记孙学通和驻村干部刘雅婷上门来做入户调研。

  孙学通:现在有啥需要帮忙解决的没?

  杨军军:开年想在上面盖圈,我领你上去,看看还有啥政策能帮扶我一下。

  说话间,杨军军快步从猪圈后的一条小道往山上爬了百余米,他走在最前面,语气里透着兴奋,邀大伙儿看一块较为平整的坡地。他一直想在这整片坡地上多盖些猪圈,但山上路不好是个大问题,而且流转土地也需要协商和资金。

  孙学通:帮忙给你协商解决,把这个地给你便宜流转,往好里发展,但是发展不能降低标准,环保要做好,也要带动贫困户,你好了大家就好了。资金方面,产业路每年有镇上报的项目,就是为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大型设备来把路修宽、沙化了,三轮车、车都能上地。

  杨军军:那就直接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赶上秦州区组织书法家帮乡亲们写春联,杨军军选了一副“脱贫攻坚奔小康 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春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孟永辉 摄)

  杨军军撸起袖子,双手不停地比划着。新的一年,他不但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还想买一辆私家车出去跑生意。可是父亲有异议,妻子不支持。最近两个月,只要一提这茬,家里就不太平了。

  但今天不同,有扶贫干部支持自己的“规划图”,杨军军卯足了劲儿准备大干一番。他请来了村支书张同求和他一起回家,帮着给家人做工作。

  杨军军:年过完盖一面圈,买一辆车。

  杨军军父亲:盖圈就不要买车,买车就不要盖圈。

  杨军军:现在把圈盖起来也没车也不行。

  杨军军妻子刘桂肖:车你现在不要买,因为你一买车……

  杨军军:我现在就是要买车、要盖圈!

  杨军军妻子刘桂肖:你又买车又盖圈,资金周转起来是不是困难了,屋里人还要消费,你不用花钱吗?干啥事都有风险啊。

  争吵不断“升级”,在急眼的当口,张同求赶忙做起“和事佬”:“军军现在正年轻,正是干事儿创业的时候,你们担心的风险,我今天给你们打个定心针,因为你们作为贫困户,你们的养殖政府给你们都上着保险,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这你们也清楚,尤其今年给贫困户生病的报销比例又增加了5个点,实际上自己花不了多少钱,国家的政策这么好,你还担心啥。”

  听了支书的话,刚刚差点哭起来的杨军军的妻子刘桂肖面色缓和了下来,拧巴的眉头舒展了许多,老父亲也松了口,大家表示愿意让他闯一闯。这让杨军军喜出望外,换上新外套,他骑着摩托车准备去村民广场凑凑社火彩排的热闹。

 

村里的舞狮表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孟永辉 摄)

村里的舞狮表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孟永辉 摄)

  没看多大会儿,杨军军在人群中发现了村后大型养猪场的技术员小李,他赶紧冲过去,请教起了养猪的知识。

  杨军军:养母猪划算,还是买崽猪划算?

  技术员:养肥猪要经常养,一年要养两批,最少要养200头。

  经“高人”指点,新年的养殖方向有了“指南针”,杨军军加盖圈舍、扩大规模的愿望更强烈了。日落西山,余光横照,坐在杨军军摩托车上,清冷的山风割在脸上有点疼,在蜿蜒的山路上,他掏心窝地告诉记者,养殖是个很辛苦的活儿,但他一直努力,就想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干这个还是很辛苦,有时候一个人从那么大的车上卸玉米,卸2个多小时。现在就是想干一点事业,能挣点钱。” 杨军军说。

记者王妍采访杨军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孟永辉 摄)

  记者突然想起,他的合作社,叫桂军种养殖合作社,这是妻子和他自己名字的组合。“事业里有你”,就是这个含蓄的西北汉子给家人的浪漫吧。

  杨军军:算起来我是有福之人,娶了个好媳妇,一儿一女,今年流行的(说法),养一头猪就是一个金疙瘩。

  记者:那你有100多个金疙瘩了。

  杨军军:嗯,1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