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防城港1月29日消息(记者许大为)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广西东兴市江平镇黄竹村地处中越边境地区,四周大山环绕,基础设施薄弱,全村1183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18户。长期以来,当地大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在村里散种散养,既没有规模也没有技术,难以实现脱贫。

  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黄竹村很多贫困户通过参与规模化种养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17年前,黄竹村的何定意在外打工时因发生事故导致手部残疾,不得不回到家乡。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他通过养殖山羊逐步走上脱贫之路。现在他不仅搬进了新房,还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新春走基层 扶贫攻坚一线见闻》,今天(29日)我们就跟随记者的脚步,去看看何定意的新生活

  腊月二十七,东兴市黄竹村下着濛濛细雨。吃过早饭,何定意的妻子吴利凤趁着一点空闲,开始动手包粽子,过年吃肉粽是广西很多地方的习俗。但自从2015年开始养山羊,吴利凤就很少像别人家那样可以早早为过年做准备。粽子没包几个,又有人来买山羊了。吴利凤赶紧擦掉手上粘着的糯米和绿豆,戴上橡胶手套去羊圈给丈夫帮忙。

  

  吴利凤一大早趁有一会空闲抓紧包几个粽子,为过年做准备(央广记者 许大为 摄)

  两只母山羊总共117斤,每斤23元,吴利凤抹零收了3240元,这也是夫妻俩今年卖出去的最后两只羊。年终一细算,何定意这个冬天已经卖了70多只山羊,能赚六七万元。剩下的100只小羊和母羊要继续繁育,今年底估计就能有200多只羊了。吴利凤说:“再辛苦也开心,有收获肯定开心,付出了辛苦有收入啦。”

  

  何定意夫妻二人给山羊过秤(央广记者 许大为 摄)

  对44岁的何定意来说,这样的好日子来之不易。2003年,何定意在广东一家瓷砖厂打工,一场意外事故造成右手残疾,只剩下大拇指和食指,严重影响劳动能力。无法再继续打工,他只好回到黄竹村。

  2004年何定意和吴利凤结婚时,夫妻二人就住在一间10多平米的旧房子里,一住就是13年。蜗居的滋味牢牢地留在11岁的儿子何耀斌的记忆里。何耀斌说:“放两张床的时候,中间还有一点点空隙,走路除了我能走得开,我爸妈根本都走不开,旁边还有一点空隙要放书桌让我写作业。”

  2015年,何定意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在当地的扶贫帮扶干部和残联的帮助下,何定意从十几只山羊起步,开始自己的养殖事业。

  而养殖可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循环,初期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这可让何定意犯了难。白手起家,家底全买了羊,手里的钱都快吃不饱饭,又能到哪里去筹钱?想来想去,夫妻俩想到了卖羊。吴利凤说:“那时候全部的钱都拿来买羊了,生活过得很紧张,煤气都用不起,只能砍柴回来烧。”

  东兴市残联理事长陈成信得知这一情况后,很快就帮何定意协调到10万元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我们发现这个情况后,我说你不能卖,你一卖马上就断链了。你的羊是靠产小羊再一年一年扩大的,你把羊卖掉了又回到原来,这条路又断了。我们想办法来解决你的问题。”陈成信说。

  养羊是个辛苦活,只要不是恶劣天气,一年365天,天天都要出去放羊,大年三十也不例外。何定意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出门,妻子吴利凤第一次帮着去放羊,结果就迷了路。何定意说:“它(羊)认路比人还厉害。当时是16只羊,她去放羊,路线不熟,天都黑了还不回来。她哭着打电话给我,说自己也不知道在哪,迷路了,最后还是羊把她带回来的。”

  钱的问题解决了,羊也养出经验了,何定意家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2017年,成功脱贫。也是在那一年,利用农村危旧房屋改造给予补贴的机会,何定意终于搬出了10平米的老房子,住进了120平米的红砖房。

  

  2017年,何定意家从十来平米的旧房子搬进了120多平的新房(央广记者 许大为 摄)

  可两口子没想着到此为止,除了养羊,2019年又开始张罗着养鹅。何定意说:“每天晚上我都在养殖场那边,早上喂了一次鹅才回来吃早餐。基本上没怎么睡,晚上把闹钟调的隔了两个小时就起来看一下小鹅苗。怕它冻了,也怕它们饿了、渴了。现在是脱贫了,如果不利用好的政策、好的时机去做,过了几年你怎么奔小康?”

  

  何定意家的新房子里面没有装修,但是收拾得干净整齐(央广记者 许大为 摄)

  鹅场在一大片山坡地上,建有一个保温棚和隔壁的两个小房间,分别用来放饲料和休息。温棚里有200多只一个多月的小鹅,外面的空地上是20多只快2个月大的鹅。何定意用自来水把萝卜苗冲洗干净,晾在一边。起身钻进大棚,去给喂水器换水。何定意告诉记者:“它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水,我打算明年都改成自动喂水的那种,不然很辛苦很累。这么大的一只鹅一天要喝一斤水,一千只就是一千斤,你这样加很累的。”

  

  何定意在鹅场清洗萝卜苗准备喂鹅(央广记者 许大为 摄)

  最近这段时间,何定意一直都在专心照看这些小鹅,一个鹅苗三四十块钱,大意不得。晚上他就住在能闻到鹅粪味的隔壁房间,方便随时照看。何定意说:“六点钟左右把羊赶回来,又要到那个场地去看小鹅。晚上气温也低,要把温度搞起来,加水、喂料什么的。”

  

  何定意在鹅场给鹅的喂水器换水(央广记者 许大为 摄)

  下午,夫妻二人把羊赶出羊圈,又各骑一辆摩托车把羊赶到了鹅场附近的一个山坡上。何定意和儿子看着羊群,吴利凤到鹅场去打扫卫生。鹅食量大,粪便也多,温棚栅栏下面需要经常冲洗。何定意手不方便,这活都是妻子吴利凤来完成。吴利凤说:“有时累了发一下牢骚,但是现在选择自己创业了,辛苦一点也没事,本来幸福就是辛苦赚来的。”

  

  吴利凤在鹅场的保温棚里,更换火炉中的煤球,确保温棚温度(央广记者 许大为 摄)

  2019年,在东兴市残联的帮扶下,何定意这个刚具雏形的鹅场成为东兴市“阳光助残基地”之一,带动了东兴市100名残疾贫困户通过养鹅增收。何定意思来想去,又想出了发展的好路子。“有些不同意‘公司+农户’的贫困户也想养,可能他没有这么多资金,可以赊一部分账给他,剩下的等一年以后卖了羊再还给我。教会他一定让他成功,才会有资金还给我,就是这个模式。”何定意说。

  

  何定意给帮扶的残疾贫困户打电话,了解鹅苗养殖情况(央广记者 许大为 摄)

  2019年5月,何定意把自己的养殖场注册为东兴意利养殖场,意和利正是从夫妻俩名字中各取的一个字。新的一年,他已经有了新的计划,把养殖场再完善一些,就雇人来帮忙,妻子跟着自己辛苦这么多年,想让她能过得轻松点。“把基地搞起来了,把基建搞好了,我就要请一个工人来做。多陪陪孩子,老婆也辛苦了。”何定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