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月25日消息(记者王志刚 张毛清 李行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组发布公告,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隐形传染源。这些“不典型”症状,患者该怎样辨别,如何应对?

  权威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在诊治过程中,已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副教授陈晓蓓介绍:“在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其他症状也要引起警惕。比如消化道的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心脏的一些症状,如心悸、心慌等;还有一些综合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头疼。需要密切关注一些少见的症状,不要漏诊。”

  还有些“非典型”症状包括,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比如结膜炎,以及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的,甚至极少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这类“非典型”患者会是非常重要的隐性传染源,需强化自我隔离。

  陈晓蓓表示,“非典型”首发症状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都过度紧张,多数患者仍以咽痛等呼吸系统症状以及畏寒、发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她说:“这种不太典型的病例一般占到10%左右,一小部分病人是这样的情况。”

  研究组特别提醒,医护人员应更加详细地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特别是对于有疑诊或确诊患者的接触史、近两周内是否出现发热的病史等。同时对此类“不典型”病例,及时进行血常规、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胸部CT的检查。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若提示异常,则应进一步完善冠状病毒的检测。研究组特别强调,不建议对患者进行肺部X光胸片检查,因为胸片对早期渗出性病变不能够发现,极易导致漏诊。

  多位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表示,目前武汉各大医院的床位紧张,出现轻微症状的病人集中到发热门诊,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为短缺,就诊时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昨天,武汉市也发布公告,全面实行发热市民分级分类就医。那么,哪些症状该居家隔离,哪些症状应该去医院就诊?

  武汉硚口区徐先生的岳母今年66岁,一月中旬出现胸闷、咳嗽、发烧等症状,体温一度高达39度7。徐先生怀疑岳母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赶紧带着她去同济医院,但床位和试剂盒都十分有限,徐先生的岳母无法确诊更无法住院。“医生只能让她在门诊打针。我让他帮我确诊,他说他没有能力确诊;我去同济,同济说看病人的情况基本上可以确诊,但没有试剂盒,他不能肯定。”徐先生说。

  此前,武汉在城区7家三甲医院附近选择了7家二级公立医院作为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让这些医院转移病人,腾空病房全部用于接收发热病人。但是徐先生去了几家医院,发热门诊患者多,排队挂号看得上病要等几个小时。欣慰的是,虽然没有确诊,不能住院,但是徐先生的岳母打了几天针后,体温终于降到了正常水平,目前在武汉第四医院留院观察,如果体温持续平稳,就可以回家了。

  床位紧张的确是武汉各大医院的共性问题。陈晓蓓介绍,目前他们医院已经将其他科室的重症监护室腾出,但缺口仍然很大。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孙璇说,目前发热门诊的接诊压力极大,部分出现轻微症状的患者都去发热门诊排队。“所有来这里看发热门诊的病人,都要求查,看是不是,要安心,实际有些病人的症状不至于那么重,解释的医务人员也费了大量口舌。试剂盒数量是有限的,住院的病人必须要用,一些重症的病人必须要用,所以试剂盒和病人的需求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孙璇建议,出现低热等轻症患者并不急于到医院就诊,可以采取居家隔离的方式。而在居家隔离过程中,一方面要密切记录体温等变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她说:“对于轻症的病人,刚开始有点不舒服,比如有些乏力不舒服的时候,就可以用预防用药,如增强抵抗力的维生素C等,如果有一些精神差的症状,可以用一些奥司他韦的预防用量,主要就是把抵抗力调到最上限,这样才能抗击病毒。”

  陈晓蓓表示,居家隔离中,无论是病人还是照顾病人的家人都需要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休息和保暖,多喝水,勤洗手,开窗通风但时间无需太长,尽可能与病人分住房屋,分用生活用品,如条件有限也应注意日常消毒。

  但轻症的居家隔离并不意味着完全在家中完成诊疗,而是密切监测身体状况,一旦身体出现明显症状如高烧不退等,需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