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恩施1月14日消息(记者凌姝 雷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深藏在武陵山崇山峻岭中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西部,虽然风景灵秀,但下辖的8个县市曾经无一例外、全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里,土家族姑娘向成桂不仅自己脱了贫,还搭建起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帮助15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走出困境。

  如何让深山里的贫困户更好地实现自主发展?这位土家族姑娘有自己的答案。“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今天(14日)推出《向成桂的腊月》。

  清早八点,飘摇的小雪落在山坳里的恩施市崔家坝镇。正值腊月,恰逢农历的双数日,乡镇里上来赶集的人渐渐热闹起来。

  向成桂拿着一大沓招工单,径直往人多的地方钻,一身大红色羽绒服和一头家族遗传带来的白色长发,招来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今年38岁的土家族妹子向成桂是从这里嫁去恩施城郊的姑娘,但她一大早,翻山回来,却不是回娘家,而是替自己的家政公司找人。

  向成桂:你们跟前有人要找工作的,都可以找我们,做月嫂、做家政的,教你们怎么打扫卫生,都可以找我们,免费的。

  大姐:在恩施啊?

  向成桂:嗯,在恩施。

  年关前后,踏实肯干的月嫂、育儿嫂需求量不断增大,缺人成了向成桂的一块心病。忙活了一小时,向成桂手里的宣传单还剩下不少,问的人虽然多,但一听要到恩施市区,不少就打了退堂鼓。

  记者:招人最难的点在哪里呢?

  向成桂:思想,始终是思想!第一步是走出来学习,第二步是走出来上班。他们只要上了班,拿到钱就好了。

  向成桂不甘心,叫上了镇里扶贫办主任崔显成,想着去附近一家贫困户家里坐坐。

  向成桂相中的这个大姐从贵州嫁到恩施,只有丈夫一个月六千的打工收入养家,虽说靠着医疗兜底的扶贫政策脱了贫,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她也动过来培训的心思,但总还有些犹豫。年后,向成桂要在崔家坝镇办个专场培训,想着离她家很近,走路也就半小时,就再来动员动员。

  张老师:最大的问题是在哪里,你想不想学?

  贵州大姐:想。主要就是时间。

  向成桂:你就是要有这种决心,到了初十这天,无论如何你都要去。你要是坚决不去我们也没办法,主要是觉得,这么好的政策没有享受到,可惜。

  大姐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根据国家“雨露计划”的扶贫优惠政策,她要是去向成桂那里学习,考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育婴员,不仅培训费用全免,还能有额外的补贴。崔家坝镇扶贫办主任崔显成也开了口,着急地敲起了桌子。

  崔显成:这是最后一期了,你看了电视,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

  贵州大姐:这一期我肯定学不好。

  向成桂:为什么呢?

  贵州大姐:因为还有家里面的事情要搞。

  在大姐家的热炉子旁坐了半个多小时,大姐也还是没松口。返程路上,向成桂止不住地替她惋惜。“急死了。观念改变不过来,真的是为她好。‘内生动力’这个词,好形象,她没动力,你怎么搞?就像马达一样,人催死了,它也不转,马达要自己转起来了!”

  走出大山闯一闯,外面的世界会好吗?自己能行吗?向成桂苦口婆心地“劝”,有人不为所动,还有不少人已经被她打动。

  向成桂的公司坐落在恩施市区,面积不大的培训教室里,28岁的熊平被老师点到台上操作,她不断复述着步骤,缓解自己的紧张。今天是她的第八个教学日,为了来培训,她每天5点起床,把才两岁的孩子寄在邻居家,再走半小时路,转2道公交才能准时抵达。

  熊平说:“老师很好,学得挺开心,不然我也不能坚持这么久。我每天早上走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每天早上都找妈妈,太心酸了。我孩子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我就要上班了。养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妈妈都是很伟大的。”

  虽然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她已经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月薪过万的小目标。“真的收获太大了,跟自己之前不会带孩子完全是两个概念,这就是专业和不专业的区别。希望我以后的工资可以跟这边的金牌月嫂一样,可以做到1万多块。很远大,但是我也很有信心,所以我也学得很认真。”熊平说。

  另一位贫困户张金梅,已经成为了土家幺妹里的金牌月嫂。她希望今年能把家里的欠账还完,把房子修一修,再为一双儿女准备成家的钱。“我老公残疾的时候我女儿上初中,房子烧了没地方住。我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坚贞玫瑰,从来不会改的。第1个客户,挣到5000块钱,觉得满足了,现在收一万多。”

  这两年,向成桂和自己的团队成员跑遍了恩施市所有的乡镇,在不少贫困户的家门口开起了家政服务培训课,也请驻村的尖刀班定期转发培训信息,已经有超过3000人接受专业培训,150名左右的贫困户在这里脱了贫。在公司培训教室的墙上,悬挂着四组员工的对比照,从面容憔悴到神采奕奕,向成桂很是自豪。她说:“就像小孩子在那做作业,你看他1+1=2,嘴里念2,写的是3,到后来他每次考试回来给你拿100分,就是这种感觉,特别开心。你还是得帮助她们树立那种职业自信,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正常的报酬。”

  腊月十七,在恩施市中心酒店里,向成桂的公司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年会:“阿姨回家”。从杭州回来的徐言芝被姐妹围住,一桌人冲她打听杭州月嫂的工资待遇。

  这两年,依托东西部协作扶贫政策,公司往杭州派出了80名月嫂,其中有18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们身上的变化让姐妹们意识到,山的那边,还有更大的世界,也让向成桂打定了主意,要让更多的土家幺妹参与进来。

  “我就像一个母鸡一样,但我的翅膀也是有限的,护不了那么多,护不了那么宽那么广,那我就只能护下面一点,有了这些政策,能够快速地帮助你走起来,如果你决定了、有那种勇气,还是都能够做好的。”向成桂说。

  年会接近尾声,一首由公司里月嫂们合唱的歌曲《因为我是月嫂》,让嘈杂的现场安静了下来。归乡的土家族幺妹们也和着歌词轻轻吟唱,在腊月里,期盼新年。

  月嫂陈姐说:“我脱贫了!就怕你不去赚。有时候心情不好,看着宝宝笑,心情就会特别好,虽然宝宝是别人的。明年还想多挣一点钱,就更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