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19日)推出:《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主战场,必须率先突破》,解读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

  开篇立论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这是小康社会和法治中国理想的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明确要求。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进程中,法治政府建设是主战场,承担发动机的功能,必须率先突破。

  有问必答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同时,也实现了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法治政府”的标准是什么?

  王敬波: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那么“法治政府”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在我国基本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行政法律体系无疑是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它更加完备?

  王敬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国现行的《立法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国家赔偿法》等等,这些法律构成了中国行政法律体系的主要架构,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的重点是启动行政法总则的制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健全国家法律体系,作为行政法标志性产物,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推动行政法学理论的深化发展。

  从2008年5月1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施行,要求政府要公开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到2015年5月1日,立案登记制全面实施,在我们通常所说的“民告官”的行政诉讼中,起诉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件占比一直比较高,打造“阳光政府”和建设“法治政府”是什么关系?

  王敬波:政府不仅要法治,还要透明,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发现,近几年来此类诉讼主要集中于征地拆迁、房屋城建等社会矛盾集中,同时也是民生的重要领域。调研数据显示,随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越来越贴合老百姓的需要,依法申请的公开也越来越规范化。信息公开正在进一步地向数据开放发展,信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权利必有救济”“有权力必有监督”等现代行政法治观念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如何保证行政机关正确行使权力,确保权责一致?在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方面,还可以有哪些突破?

  王敬波:确保权责一致的监督体系建设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人大、政协、监察、审计等外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合力的一种机制。特别是司法机关通过行政诉讼方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行政调解、行政和解等方式不断拓宽应用领域,最终目的是行政争议得以实质性解决。未来我们需要加快行政复议法的修改,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将行政复议打造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分享经济成为全新的经济模式,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监管提出哪些挑战?

  王敬波:政府一般性的事前许可、事中检查、事后处罚的市场监管模式,无法适应分享经济下的去中心化的一种经营状态,创新监管方式是政府永恒的命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的力度,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与政府监管深度融合,提高政府监管效率,从而营造更好的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

  数说优势

  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75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行政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从行政复议法实施到2018年底,全国行政复议机关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26万件,其中,约70%实现“案结事了”。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地竞争中最闪亮的名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不断提升。(记者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