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记者周益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2月20日,澳门将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澳门与祖国紧密相连,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门在民生、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这20年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今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澳门发展带来新机遇。

  政策推陈出新,新产业从无到有,澳门与祖国的沟通联系更便捷、更紧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莲花璀璨映濠江》,今天(16日)推出《“超级居委会”搭起基层治理的桥梁》。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个视频,副理事长李卓君、社会事务委员会工作人员走访当地景点大三巴,旅游景点的指示牌怎么设立?如何给学生讲述澳门历史?这些问题都有涉及。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被称为澳门的“超级居委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澳门经济发展不上去,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社团应运而生。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梁庆球说,街坊会也是从那时起步的。“经济不好,一般人解决不了困难,生活上有困难、经济上有困难找(澳葡)政府也不理的,所以有困难都是找社团,我们中国人、我们澳门同胞得不到(澳葡政府)的支持。我们通过街坊发展,互相帮助,解决营生,解决困难,但是每个范围很小,人不多。”

  饮水、救灾、念书……回归前,遇到困难,老百姓都去找社团。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中华总商会主席马有礼举了个例子,1958年底,澳门遇到饮水难题,商会联同澳门各大社团代表,向当时的广东省及中山县请求协助解决,是内地修建水库,解决了澳门饮水的燃眉之急。马有礼说:“内地对澳门,不光是饮水还有很多副食品,蔬菜等(问题)都是通过商会解决。历史上,我们与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华侨建立非常好的关系,协助国家在五几年初搞出口商品交易会,对外宣传中国,推销国货,(是)非常重要的桥梁。”

  1983年,澳门20多个街坊组织组建了“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共同商讨推动澳门回归及顺利过渡。梁庆球说:“回归前,我们组织动员各区街坊会学习澳门基本法,举办回归前700天、200天、100天等各项庆祝活动,回归的前夜,我们在各街区拉上了庆祝澳门回归的红色横幅,回归当天上午,我们感到无比兴奋,组织各区街坊会服务中心共几千人到关闸欢迎驻澳部队。”

  截至2018年12月的数据显示,澳门的社团数量超过8000个,以63万左右的总人口计算,社团密度远超很多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团和蛋挞、杏仁饼一道,被幽默的澳门人称为本地特产。

  这20年,社团在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搭建居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支持和监督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澳门妇联总会会长贺定一介绍,妇联推动妇女在家庭和社会发挥作用之外,更提供多元化的家庭服务。贺定一表示:“从0岁到100岁,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小朋友从3个月开始,就收托了,我们照顾的老人家到一百几岁了,从没有牙齿到没有牙齿,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面是很广的,托儿教育、维权、家庭培训、健康、公益慈善等多元化的服务。”

  在传承、弘扬“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特别是加强青少年对祖国的认知和归属感方面,社团更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贺定一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是从娃娃抓起,进行爱国教育。有次参加我们的活动,请了很多家长来,小朋友看到家长来,都哭了,我们第一个节目就是奏国歌,我心里很担心,待会奏国歌的时候,小朋友哭了怎么办。结果一奏国歌,全部小朋友都站起来了,不哭了,我说现在停止哭了。国歌奏完了,他们坐下来又继续哭。”

  权益类社团、论政类组织、青年社团和网络团体……各类社团,如同一条条纽带,将社会个体有机地连接起来,配合澳门特区政府,在重大事务中发挥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介绍:“在澳门,无论哪一代人,都能对基本法、国家宪法有充分正确的理解,坚持对祖国的国家情怀。特区政府也好,每一个社团也好,都不断让我们的青年人,到内地去了解国家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今年7月,11个大湾区城市妇联代表聚首澳门,为妇幼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11月,“超级居委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揭牌,这是澳门社团在内地开设的首个综合社会服务项目。内地与澳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分享与探索,正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