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16日)推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支撑》,解读专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邴正。

  开篇立论

  文化是制度的基础,制度为文化发展提供方向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孕育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为深厚的文化支撑。

  有问必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2014年,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再次提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为什么如此重要?

  邴正:实际上某种意义上,道路、制度、理论都是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制度的核心就是一种文化精神。如果你文化本身没有自信,这制度就不会被群众认同接受。文化给一个制度提供什么?给道路的选择提供什么?心理文化基础。我们讲话需要有人听,需要人家听懂,需要人家接受我们的观点,双方有共同的心理文化基础,如果没有你再好的东西大家不认同,接受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

  邴正: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人们通过互相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其他国家的文化,形成有利的共识,这种共识转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基础。文化最容易建立沟通、增进理解、加强合作,所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文化要扮演桥梁纽带的角色,推动世界各国人民互相理解、交流、信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文化:我们打开文化胸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学习世界上的优秀文化、先进文化。我们推动了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科学技术革命,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都形成了新的优秀的文化传统。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邴正:文化为制度提供基础,制度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在世界范围看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内部差异最大的一个社会的治理和发展。我们就要努力去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来支撑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样能把我们的文化优越性转化为制度的优越性,用制度的优越性来保持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离不开我们中国这种传统的、革命的、先进的文化所承载的主要文化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邴正: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把握我们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第二方面就要继承发扬我们优良的文化传统,把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这些都是我们构建、创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的制度保证。

  在这些制度的支撑下,就能够造成一个既能够兼收并蓄,又能够正本清源;既能够打造形式多样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文化需要,又能够不断的提升我们的主流文化、核心文化,形成一个良好局面。

  数说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国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达928.33亿元。2018年末全国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75个,博物馆3331个,公共图书馆3173个。

  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了10.3倍。2013-2018年,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提高到5.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记者苑竞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