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东12月15日消息(记者任梦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关注了青海省海东市在保护环境的压力下,将148家养殖场强制拆除,大量养殖户多年心血“一夜归零”一事。报道播出后,海东市承诺将对养殖户的损失做出补偿。时隔近半年,直到本月,养殖户们终于得到消息,可以领取补偿款了!签字就能拿钱,但能拿到的补偿款只有此前评估价的70%。补偿款为什么会打折?

  青海省海东市境内的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据统计,湟水两岸400米内有148家养殖场,大多在10年前,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开始经营。2017年8月,海东市先是下发文件,要求各区县进行整改或拆除养殖场并给予补偿。2018年6月,当地又下发文件,要求两个月内148家养殖场全部关停。多家养殖场随后被强制拆除,但相关的配套安置措施并没有到位,导致大量养殖户多年心血“一夜归零”。海东市养殖户徐吉珍说:“所有手续齐全,环保、土地、畜牧给我盖的章,发改委给我办的全部手续,整改花了十几万块钱,把所有羊圈全部挖掉,把填埋做了、把污水覆盖验收了,人家说这个合格,继续养殖。刚说完不到两个月,一纸文件说停产停业。”

  报道播出后,海东市承诺将争取资金对这148家养殖户进行补偿,海东市农牧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康宁告诉记者,今年9月,海东市就下发了相关指导意见,12月资金大部分到位,经过公示以后,养殖户签字就能拿到补偿了,只不过资金目前只能发70%。

  康宁说:“现在各县区公示以后,和养殖场签订协议,签订完其实就可以发资金,我们想的是资金省上拿30%,市里拿40%,区县拿30%。因为现在省上没有落实这块资金,我们市上积极作为,把市上的资金和县上的先给养殖户补到手。省上的资金,现在全省都没有明确。”

  康宁表示,即便青海省的资金没有到位,他们也会想办法去解决养殖户的问题,未来如果他们还想搞养殖,可以考虑用其他的方式给予一定优惠。“如果省上资金不到位,根据国家政策调整,我们下次如果办搬迁或者转产,在财政资金里面再进行补偿,或者如果我们建成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后,他们进去养殖也可以。”

  目前148家养殖户中有的已经签了协议,但还有不少人没有签。他们认为,本来评估的价格就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很多地方评估的价格还不明确,再“打七折”没有道理,徐吉珍告诉记者:“畜牧局给的项目,里面有一套设备,招标是十几万块钱,现在给我评估的是24000元,畜牧局有发票,因为他这招标了,厂家招标我们都签了字。说折旧,我那个机器没开封,一次没用。”

  徐吉珍和不少养殖户都说,能拿到一定补偿是好事,但是这些补偿款经历了层层扣除后,远不够他们偿还贷款和个人欠债。“签字了以后,半个月之内把钱给我们,我这300多万的场子,他给我评成152万,还给70%,里面还要扣中央基金的项目款,总共给我到位了25万,还差10万块钱还没给,扣了35万。别说让我们还贷款了,现在马上就要成失信人员了!银行贷款就90万,还有私人借款。”

  补偿部分到位以后,后续分发以及养殖业的合理安置,当地有什么考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