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12月1日)推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引领东北亚秩序重构的重要理念》,解读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

  开篇立论

  东北亚地区处在百年大变局的进程中。在这里,走出历史阴影、实现历史的认知和解,需要大思想、大智慧,特别需要政治勇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引领东北亚秩序重构的重要理念,构建基于持久和平的东北亚是中国发挥新型大国引领作用的重要实践。

  有问必答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周边外交一直是我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亚地区,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矛盾冲突集中、大国利益交汇,近年来这一地区正在经历历史性的秩序重构,在这一背景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张蕴岭:东北亚地区近代史上没有和平过,一直长期地战乱、争斗,直到现在为止,朝鲜半岛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时候,中国的作用非常突出,而且非常特殊。历史上中国的思想文化对东北亚地区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是基于传统思想,又以结合现代化的一种新思想境界来构建命运共同体。英文讲“shared future”,就是大家共创未来,有别于资本主义、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竞争、争斗、争霸的关系,引领这个地区走向和解、合作、和平。

  要推动东北亚地区秩序朝着更加和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张蕴岭:最大的优势有三个,第一是中国积累起来的和继续增强的综合实力。第二,中国的国家治理逐步完善,提升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第三是我们基于理念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准则,那就是命运共同体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要求在四中全会《决定》中再次得到明确。众所周知,东北亚的局势非常复杂,地区国家长期存在矛盾,领土争端、历史问题纠纷不断,尤其是朝鲜半岛冲突,使这一地区本来就不十分稳定的局势变得更为严峻。中国采取的周边外交政策如何打破僵局、促进东北亚的共同繁荣?

  张蕴岭:这个地区面临两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首要的就是和平,不再发生战争;其次是建立一种基于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型秩序和关系,朝着能够协同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进行恶斗。这其中冲突还是很多,考验中国的智慧,比如朝鲜半岛等这样一些敏感的历史问题、现实问题,还有未来可能进一步激化的问题,都要谨慎去处理好,实际上就是我们来落实新型关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种内涵。

  东北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地区国家寻求密切合作的最大障碍,而并非区域内国家的美国却在东北亚安全关系中扮演着主角。中国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面临着哪些挑战?新的国际形势,对改进和完善中国制度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张蕴岭:中国面临的挑战也很多,比如美国仍然在这个地区外部介入力量最强,日本、韩国都是它的盟国,美国不会轻易退出这个地区。中美在东北亚地区是一种角力,同时也是一种不同理念、不同实力、不同文化背景的竞争与合作。因此实际上也是在一种历史的磨合期寻求一种新的相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优势还是比较强,这种“强”就表现在它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未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这样一来,以新的理念来指导构建一种新型的地区关系,我觉得是可期的、也是很有希望的。

  数说优势

  在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共建“一带一路”为拓展和深化东北亚地区合作持续注入新动能。2018年中国与东北亚地区五国贸易额合计约7585.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五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崛起的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智慧与方案,也将成为中国推动东北亚构建面向未来的地区关系和秩序的引领思想。(记者王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