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朱敏 雷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2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19年新增选、当选院士的名单。其中,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至此,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833人。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一个终身荣誉。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个集中体现,也是国际科技界普遍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那么,今年新增选的院士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新院士肩负怎样的新使命?

  昨天,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汪克强用了7分多钟的时间,念出了每一位新当选院士的所属单位和姓名。从昨天起,这64位科学家的名字后面可以加上充满荣誉感的“院士”两字。新当选院士中,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5.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女性6名。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李婷在介绍新当选院士构成时动情地说:“我们的院士队伍从今天开始就是833人,其中高校的有382名,占到45.8%,在中科院工作的有313人,占到了37.6%。另外,在相关部委、军队、行业、地方的有138位,占到16.6%。新当选的64名院士当中有6名是女性。更多的女性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作为一个女性为你们感到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特别推荐评审暂行办法》,对从事国家特殊领域的候选人进行特别推荐和评审,并增加了5个特别名额予以支持,今年共有5位候选人通过特别推荐机制当选。同时,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继续加强对新兴和交叉学科的支持,今年又有4名候选人通过新兴和交叉学科推荐评审机制当选。

  新当选院士在众多老院士和媒体的见证下,郑重签下了《院士承诺书》。

  院士称号不仅仅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婷在宣读院士的权利和义务时强调,院士没有任何特权。她说:“院士的责任有什么?就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选人。做事方面,我们要服务国家决策,为国家发展提供咨询建议;要做好学术引领工作,同时我们要身体力行地开展科学普及,传播科学思想。选人方面,我们在推荐和评审院士候选人的时候,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从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公正、客观地进行院士候选人推荐和评审;同时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培养和提携青年人才。”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科研工作是清苦、寂寞的,是奉献一生的。以院士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应地,他们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新当选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在发言中袒露心扉,想起自己的父亲:“我父亲在两年之前得了重症,座谈会之后,我想第一个电话就打给我父亲。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理解我没能够陪伴他们的日日夜夜。”

  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进行了章程修订内容最多、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院士制度改革,将原来的100多个推荐渠道收紧,仅保留了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两个渠道推荐,并通过评选机制、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可以说,让院士的称号更为纯粹。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当天与新当选院士的座谈会上说:“各位院士要恪守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遵守院士行为规范,不参与有损学部及院士群体声誉的各种活动,严格执行院士兼职和参与院士工作站等有关规定。”

  不同时期的科学家面临不同的挑战和课题。白春礼表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事业肩负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者的新要求,要立足本职岗位和各自学科领域,勇于担当、锐意创新,特别是在加强前沿基础研究,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积极发挥科技领军作用,为我国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不断作出应有的重大创新贡献。院士这一最高学术称号并不一定与最高学术水平直接画等号,科学前沿永无止境。科技创新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白春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