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记者潘毅 马喆 侯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全面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改革要求,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安排,昨天(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听取了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18年度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并对这两份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也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第一次“亮家底”,两份报告交出了国有资产哪些“明白账”?报告中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全口径、全覆盖地报告了各类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总量、结构、分布、经营管理等主要情况。

  报告显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强化重大风险防范,确保风险可控在控;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报告指出,下一步还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降杠杆减负债;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落实科技型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继续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崔荣华说:“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设,吸纳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存量资产的盘活,推动各类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那顺孟和委员表示,资产数据分析能力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他建议,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升主动利用资产、财务数据的意识,充分挖掘报告数据信息有效价值,“开展资产分布、构成情况等分析工作,强化资产财务数据与单位履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情况的联动分析,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第一次“亮家底”备受关注。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33.5万亿元,负债总额9.9万亿元,净资产23.6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10.1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23.4万亿元。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职能作用不断提升,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需要。

  2018年度,各地区、各部门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提升管理整体效能,夯实管理基础,强化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做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改革工作。刘昆介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合理高效保障国家政权运转,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效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支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报告还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刘昆介绍,将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狠抓管理基础工作,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节约和高效使用。“加强监督问责。针对发现的资产管理工作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依法依规问责,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评体系,硬化责任约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资产进行调剂使用,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报告中提出,推进资产共享共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搭建统一开放的资产共享平台,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领域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鼓励跨学科、跨行业交流使用,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吴立新委员认为:“现在科技领域和教育领域等其他领域也一样,有无形的资产,特别是像数据、信息、软件等的共享,至少在我从事的行业里面,数据共享实际上相关部门一直在推,但是成效不大。所以,有形的或者无形的国有资产的共享,特别是怎么样促进数据、信息这类无形资产的共享,下一步需要加强。”

  朱明春委员建议,可以通过加快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他说:“现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对来说会计、统计这些基础工作,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都好一些,有利润、资产回报率这些市场竞争的核心指标,根据国有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情况也有所区别。但是,行政事业性这块非经营类资产相对来说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比较缺失。相关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现在还不够,也非常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