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盲盒”受到年轻人追捧 不知所装何物的“盲盒”为何走红?

2019-09-18 09: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18日消息(记者钱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一种放在“盲盒”里的小玩偶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盲盒,“盲”是盲人的盲,“盒”就是普通盒子的盒。顾名思义,就是指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只能买完拆开后才能一睹“芳容”。

  根据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该交易平台上有30万盲盒玩家交易,每个月发布闲置的盲盒数量比前一年增长了320%,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更是狂涨了几十倍。因此,有不少玩家和网友感叹:“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那么,这些盲盒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盲盒并不是之前商场里随处可见的幸运盒子,盲盒里装的是由专业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不同样式的玩偶。人们在购买的时候并不知道里面装的具体是哪一款玩偶,只有等到拆开的时候才能知道。

  就拿最近人气很旺的Molly盲盒来说,每套系列包含12个不同造型的娃娃,还有隐藏款以及特别款等等,价格一般在每个39元到69元之间不等。这样有些抽奖意味的盲盒深受部分年轻人的喜爱,很多销售盲盒的门店更是排起了长队。

  消费者:就是感觉很可爱,很有意思,采用盲盒的方式销售,感觉很吸引人。

  消费者:就是觉得很可爱。

  消费者:没有什么理由吧,看到了觉得很有眼缘,就很喜欢。

  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和偏好不同,人们往往会为了抽到自己喜欢的款式而购买一堆盲盒,还有很多人专门收集不同款式的玩偶,并以此为乐。

  消费者:确实花了不少,得一万多吧。

  消费者:今天挺少的,花了不到2000,往年加过来至少得上万。

  而一些相对稀有的“幸运款”和“隐藏款”玩偶,价格更是被炒到了原价的几十倍以上。

  据媒体报道,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4个月里在盲盒潮玩上花了20万元。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元购买盲盒。家住甘肃的赵女士告诉记者,购买盲盒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开盒子之前的期待感以及拆开后发现是自己喜欢的那一款玩偶的惊喜感。赵女士说:“从店里面去买盲盒,主要就是想摇一摇,然后猜一猜,买个高兴。”

  据了解,其实盲盒最早起源于日本一款名叫“SonnyAngel”的超人气娃娃,这款娃娃到了第二代就有了盲盒的玩法,随后被国内代理商引进国内。而如今,这些看起来呆萌可爱的玩偶在公司的精心策划营销下变成了一种潮流玩具,甚至是一种时尚符号。除了会和很多国内外知名IP达成合作以外,还会和热播剧、当红综艺做跨界营销,而且会不定期举办线下展。

  对此,知名策展人王一认为,从商业逻辑上来说,很多年轻人对于盲盒的喜爱和收集其实也是一种收藏行为:“参与其中的年轻人的心态和传统收藏几乎一样,比如对某个系列收藏上的追求,和其他玩家的分享交流,还有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换买卖,这些是在传统收藏市场上常见的一些行为。”

  不过相较于传统的对古董、手表等的收藏,王一表示,诸如盲盒这类产品因为单价相对较低,且产品设计和当代审美十分贴近,所以进入门槛很低,容易成为日常社交的物品,并且一旦抽中所谓的“隐藏款”等稀有款式,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由此也吸引了更为广泛的收藏人群。王一介绍:“通常,收藏门类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辨别能力,这样就给市场带来一些价格上的不确定性,会出现传说中的‘捡漏’。而盲盒虽然不具备这种需要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要求,但因为它是类似抽奖的发售方式,所以在抽中一些稀缺的配色或者款式时,对于玩家来说就等同于传统收藏中的‘捡漏’。因为玩家付出的购买价格其实远远低于可以在二级市场上销售的价格,这就使它之后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卖。”

  对于这类现象,情绪情感管理专家张晓彤表示,盲盒销售的起源主要是抓住了部分人群的赌博心态:“类似于‘高端赌博’,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证明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是高档的人士。”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明认为,“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加强了人们对结果的预期心理以及可能会获得的惊喜感。但是,王建明也提醒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应该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尤其要避免盲目、冲动的感性消费。

编辑: 戚晨璐